热点追踪 | 这几家公司新项目前景各异

2022年09月25日 14:22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苗中杰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 苗中杰

《证券市场周刊》:*ST科华停牌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西安天隆和苏州天隆38%股权,本次交易估值及定价尚未确定,此次交易对公司会有怎样的影响?

邱诤:2018年,*ST科华以5.5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西安天隆62%股权,根据当初的收购协议,此次收购共分两步,收购西安天隆62%股权为第一步;第二步是*ST科华对剩余的38%股份进行再次收购,而西安天隆持股38%的小股东们有权在2021年要求*ST科华按照9亿元或西安天隆2020年度扣非后净利润25倍的价格进行收购,两种方案以孰高为准。

西安天隆主营核酸提取仪器、试剂以及PCR仪器等,在收购西安天隆62%之前其业绩不佳,但随着疫情的突然爆发,2020年西安天隆扣非后净利润暴增至11.06亿元,因此若按当初约定,*ST科华继续收购西安天隆剩余38%股份的价格将高达105亿元。*ST科华与西安天隆持股38%的小股东们的矛盾因此爆发,由于以天隆公司总经理李明为首的高管人员拒绝提供天隆公司2021年度财务账册等重要信息,*ST科华因此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次*ST科华停牌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西安天隆和苏州天隆38%股权,看似双方有望和解,但收购价格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目前凯普生物、之江生物、达安基因、迪安诊断、九安医疗等公司平均动态市盈率仅5倍左右,即使按照10倍市盈率的价格收购,*ST科华仍得不偿失。

《证券市场周刊》:凯普生物预计2022年1-9月净利润为13.50亿元至14.5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108.68%至124.14%,疫情爆发之前凯普生物的同期净利润不足1亿元,这些凭借核酸检测产品业绩暴增的上市公司今后将走向何方?

邱诤:虽然随着核酸检测产品生产企业数量及产能的暴增,此类已赚得盆满钵满的核酸公司业绩已经出现环比下滑的迹象,但仍属暴利行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净利润暴增的同时,这些企业的应收款项也在飞速增长,截至2022年6月30日,凯普生物、达安基因和迪安诊断等公司的应收款项净额分别已高达22.84亿元、41.67亿元和107.48亿元。如迪安诊断2019年至2022年中期,虽然由于疫情爆发累计实现净利润近42亿元,但超107亿元的应收款项一旦出现坏账后果不堪设想。

《证券市场周刊》:文山电力置出原有经营资产,并置入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调峰调频公司”)100%股权已完成,公司证券简称自2022年9月28日起由“文山电力”变更为“南网储能”,新业务前景如何?

邱诤:根据天职国际出具的《备考审阅报告》,假设文山电力上述交易在2021年已完成,公司2021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提升至48.65亿元和10.49亿元,按目前公司总股本计算折合每股收益约0.41元,目前估值明显高于同行业水电类上市公司。重组完成后目前文山电力已全部投产运营7座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合计为1028万千瓦。此外公司还有1座已取得核准、主体工程已开工的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20万千瓦,预计于2025年建成投产。按此计算公司在2025年前业绩明显提升的空间并不大,而2025年后公司业绩或有小幅提升。

除上述外,目前文山电力还有11座抽水蓄能电站进入前期工作阶段,总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该1260万千瓦电站建成后无疑会大幅提升公司的业绩。但根据文山电力此前公告显示,公司在建的梅州五华龙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总投资约80亿元,按此推算上述1260万千瓦电站建成总投资约800亿元,全部建成至少还需十年以上的时间。

《证券市场周刊》:金宏气体拟发行不超10.16亿元可转债,用于新建高端电子专用材料项目、新建电子级氮气、电子级液氮等项目,此举能否提升公司估值?

邱诤:金宏气体主营电子气体,电子气体分为电子大宗气体和电子特种气体两种,2021年公司大宗气体和特种气体的销售额基本持平,但特种气体的毛利率明显高于大宗气体。上述募投项目之中,投资最大的是总投资6亿元的高端电子专用材料项目,金宏气体将通过高端电子专用材料建设项目,扩大现有电子特种气体的生产规模,项目预计建设期为两年,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电子特种气体1050吨。目前金宏气体的电子特种气体产能在1000吨左右,上述高端电子专用材料项目建成后,公司特种气体产能将成倍增长。与外资巨头相比,金宏气体生产的特种气体品质和稳定性水平相当,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项目建成后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明显提升。

(本文已刊发于9月24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责任编辑:hanyu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周刊
政策暖风催化 创新药进入加速发展期

今年,创新药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医药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步骤,创新药发展正成为拉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从肿瘤、减肥、脱发、自免等领域扫描可见,我国创新药领域正加速进入新阶段。而且,创新药进入医保的速度明显加快,80%以上的创新药基本能在上市后两年内纳入医保。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