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创新疫苗步入收获期,借道医药ETF基金投资疫苗股

2022年07月03日 13:09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梁杏

证券市场周刊 特约 | 梁杏

由于防控需求,疾控和卫生部门疫苗接种资源暂让位新冠疫苗。随着本轮上海和北京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未来常规疫苗接种有望恢复正常。近两年国产13价肺炎结合疫苗和HPV疫苗均有获批上市,大量创新疫苗处于研发后期,未来一到两年既是销售也是研发收获期。

常规疫苗有望恢复常态

疫苗行业属于医药行业里的一个细分赛道,竞争门槛高,产品审批严格。伴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新冠疫情催化以及大众健康意识提升,国内疫苗需求长期增长可期。

根据估计,全球疫苗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75亿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3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3%。在疫苗普及性提高、新冠疫情对疫苗行业推动作用下,预计2025年全球疫苗市场规模将达到809亿美元,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17.3%。2020年全球疫苗市场份额最高的4家均为海外厂商,合计占有90%的市场份额,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国产疫苗替代空间很大。

我国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等等,其批签发量和新生儿数量高度相关,近年来数量相对平稳甚至出现减少。

而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包括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HPV疫苗等等。随着国人支付意愿和防病意识的增强,近年来二类疫苗批签发量快速增长,已经接近国内疫苗签发量的半壁江山,是中国疫苗市场未来主要的增长动力。

我国市场中HPV疫苗、四价流感疫苗、13价肺炎结合疫苗等渗透率均不足10%,仍然处于较低位置。这些品种在2020年全球销售额排名前10,相较发达国家,我国重点疫苗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例如HPV疫苗在国内获批时间与海外相差近10年,这也造就了中国广阔的存量市场。截至2021年底,国内HPV疫苗累计批签发总量约6200万支,折合约1900万人份,以中国9~45岁女性人口合计3.4亿计算,存量累计渗透率仅5.6%左右,渗透率仍处于低位。

另外,自2021年开始,国内新冠疫苗接种逐渐步入高峰期,其他常规疫苗销售有所放缓。2021年年中至今,疫苗板块主要个股股价均经历大幅调整,新冠疫情对疫苗板块的影响已基本消化。

借道医药指基或避投研“盲点”

目前,全球疫苗生产研发能力稀缺,欧美厂商垄断疫苗市场。新冠疫情一定程度加速中国疫苗产业发展,国内厂商扩充研发管线,新建技术平台,强化自身研发竞争力。但从竞争格局来看,我国目前共有46家疫苗生产企业,其中在产疫苗企业36家且市场集中度较为分散。因此投资疫苗行业,ETF这类指数基金或是较好的投资工具。

医药行业分为七个细分子行业,药物的有三个:中药、化学药、生物医药;除了药,还有几个和药并非直接相关,包括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药零售、医药流通。其中,疫苗以及生物创新药、血制品、体外诊断等同属于生物医药子行业。

医药主动基金的持仓一般来说在医药子行业都有分布,如果想投资疫苗行业,可以关注生物医药ETF。目前市场上医药类的ETF已经有48只,多数跟踪医药各个细分子行业的指数,其中生物医药ETF就纳入了不少疫苗行业的标的。

此外,6月有公司上报了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ETF基金,未来有望帮助投资者分享疫苗行业的成长机会。国证疫苗生科指数由业务涉及疫苗等生物科技产业的50家A股上市公司组成,反映A股市场这些产业中优质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而该指数的基日为2002年12月31日,截至2022年6月30日,指数累计涨幅超11倍。近十年,国证疫苗生科指数年化收益率为15.43%,远超沪深300的6.36%,和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的10.44%相比,超额收益显著。

除疫苗外,随着疫情缓解,医疗服务类需求集中释放。国内近视人群基数庞大,防控/屈光手术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复苏;口腔正畸国内隐形矫治存在提升空间;医美领域,年轻消费群体居多,成长性强。此外国内创新研发大潮并未消退,创新药面临Me-too红利期过去,有望加速出清,回归真创新的竞争,优质龙头及biotech有望持续成长,因此也可以关注医疗ETF、创新药沪深港ETF等品种投资机会。

(本文已刊发于7月2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立场,提及个股、基金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hanyu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