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恢复对A股的投资信心仍需时间,逢低买入优势公司是上策——专访艾芬黄氏资产管理公司周家圣

2022年06月02日 20:07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李建

证券市场周刊 编辑部 | 李健

在3月份,全球股市资金流入达420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入为60亿美元。不过,在亚洲,中国大陆的外资通过陆股通流出80亿美元,少于中国台湾市场流出的89亿美元。

这是马来西亚艾芬黄氏权益投资总监周家圣提供的一组数字。他认为,外资的流出与中国局部疫情的反复有关。对于一些在地理和文化上远离中国的国家或地区来说,恢复投资A股的信心需要一点时间。

但是,“鉴于市场估值已修正至相对可接受的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下行支撑,我们并不完全看跌。”周家圣说,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经反映了相当多的风险。“我们的偏好是保留资本,以便改日再投资。先进制造、新能源等行业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重点。”

外资恢复投资A股市场的信心

还需要一段时间

《证券市场周刊》:今年以来,全球资金出现了一波“大迁徙”,它们流出俄罗斯市场,流出新兴市场,流出美国科技股,进行了再配置。当前,全球资金的动向是什么?

周家圣:今年3月,债券市场成为了全球资金流出的主要阵地,流出金额超过220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流出70亿美元。

相反,在3月份,全球股票市场流入了420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流入60亿美元。不过,亚洲情况有所不同,中国北向资金流出80亿美元,韩国和中国台湾市场分别流出40亿美元和89亿美元。

最近我们看到,有投资者开始逢低买入新兴市场股票。4月份,流入新兴股票市场的资金超过130亿美元。不过,目前宏观前景还不乐观,投资者也放慢了脚步,控制自己的仓位,因此我们预计,短期内,资金的流动和股票市场仍会出现波动。

《证券市场周刊》:对于中国市场的2022年投资机会您如何看?

周家圣:我们预计2022年二季度,公司业绩有下滑的可能。目前,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是谨慎且略带悲观。由于疫情的影响,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也会对利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预计机构会降低上市公司2022年的收入预期。从技术面分析,人民币走势疲软也会导致更多资金外流。

但我们并非完全看空市场,考虑到市场估值已回调到相对合理区间,并且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下行支撑。

《证券市场周刊》:最近几年,全球流向新兴市场的资本大部分都流入了中国,但是这种情形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市场的外国资本似乎正在流向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您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比较优势?中国依然是全球资本的一道“必答题”吗?

周家圣:从商业角度来说,中国市场仍然很有吸引力。市场增长空间较大,人民群众的财富也在不断累积,本土品牌日益发展,供应链也保持着强劲的韧性。而这些优势都无法被其他市场轻易取代的。也就是说,投资者担心的是所谓的“未知的未知数”(编者注:可以理解为:风险的不确定性)。由于市场信心受挫,尤其是海外投资者的信心不足,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恢复信心,使得资本流回中国市场。

《证券市场周刊》:从中国流出的资金中,有多少会在市场风险趋于平缓后回来?有多少可能不会回来了?

周家圣:2021年各个行业都面临宏观的风险,外资投资中国市场的态度处于谨慎状态。很难确定外流资金有多少会回来,但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尤其是那些与中国在地理位置和文化方面相距较远的投资者。监管和政策风险很难进行量化,因此,中国的监管部门和政府当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恢复投资者的信心。

逢低布局中国公司是上上策

短期内我们会逐步收集筹码

《证券市场周刊》:截至5月20日,上证指数收于3146.57点。2008年金融危机时,上证指数就在3000点徘徊,14年过去了,又回到了3000点。A股突然大跌的原因是什么?底部什么时候会出现?

周家圣:当前A股市场受挫的一些可能的因素包括:疫情反复带来的负面影响;潜在的收益预期下降;担心俄乌冲突引发的溢出效应;人民币走势疲软。

当收益预期企稳,政府出台明确的支持政策来助力发展疲软的经济时,市场底部才可能出现。

《证券市场周刊》:在投资策略上您有什么建议?

周家圣:我们已经谈到了中国疲软市场背后的潜在因素,在我们看来,现在进行波段操作还很难。目前,估值水平已经反映了相当多的风险因素,但做波段操作的难度非常之大。

我们认为,中国上市公司中存在许多高增长机遇,目前最好的策略是在低位收集筹码。对于优质企业来说,逢低买入总是上上策。

我们认为,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行业未来会出现在全球有竞争力的公司,这也是我们密切关注的长期发展趋势,短期内我们会逐步收集筹码。

《证券市场周刊》:A股市场想要走出长牛行情,基础是什么?

周家圣:有一些会形成长牛市场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稳定的政治和监管环境,稳定的经济增长,投资者数量较大,人民币企稳。

一场危机终会化作最佳机会

基本面会占上风

《证券市场周刊》:约翰·邓普顿爵士说,不要浪费一场危机。对于这次危机来说,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周家圣:事实上,在危机中,我们可以买入股价大跌但长期基本面良好的优质企业,来实现高额投资回报。投资者应该花一些时间来研读和分析相关资料,将眼光放更长远一些。短期来看,危机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阻力,且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其他因素,因此,投资者需要辨别哪些企业具备最佳危机应对能力。另外,收益和估值都会受到影响,也需要考虑进去。

比如,投资者需要理解危机背后的原因(比如,地缘政治、通胀、疫情、高杠杆率、货币政策等)。在危机期间,投资者可能需要通过降低风险资产敞口,采取偏防御性的投资策略。此外,投资者需要远离受危机影响最直接的行业,相反,可以多关注可从危机中获利的行业。或者,在高通胀的环境下,避免投资那些无法通过涨价来转嫁成本上涨压力的企业/行业。相反,关注商品制造商,因为它们是从通胀中获益的企业。

《证券市场周刊》:有时候在中国想靠时间翻越周期是有问题的,因为除了周期外还有很多东西会变。

周家圣:我们认为可以根据环境来制定资产配置策略。如果我们当前不看好宏观前景,就可以通过暂时减少风险敞口、增持现金来采取防御性投资战略。我们更青睐于保留一部分资金用于日后再投资。

《证券市场周刊》:如果市场保持非理性的时间比您能支撑的时间长怎么办?

周家圣:正如彼得·林奇说过,“在股票市场,最重要的器官是胃,而不是脑子。”也就是说,短期看,市场会出现反应过度的情况,但长期走势则是由基本面决定的。因此,投资者必须要有一个能很好消化市场波动的胃,并能利用好这种波动。

《证券市场周刊》:这是一种逆向投资思路,很少有人能够用好逆向投资策略,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周家圣:投资者不应该为了逆向投资而去成为一名逆向投资者。市场和股票的涨跌背后都有原因,投资者需要找出背后的原因,并判断是否合理。

了解宏观环境,判断估值是否合理,并将背景与市场基本面和股票涨跌相结合都是值得去做的事。使用技术面分析和平均成本法可让进/出市场/股票市场的判断变得更容易。

(本文已刊发于5月21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立场。)

责任编辑:ls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