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股拉响退市警报,A股或将迎来退市潮

2022年05月05日 16:44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早在1500多年前的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便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论是人的成长过程,还是社会的变革发展。

  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当下,只有真正做到市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上市公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A股市场优胜劣汰的良性市场生态才能加速形成。

  多家公司已收到退市告知书

  随着2021年年报披露的收官,很多公司已经触及退市标准,拉响退市警报;甚至有的公司已经收到交易所告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40余家公司站在退市边缘,这也凸显出监管层将混迹A股多年的烂公司、壳公司彻底清退的决心。

  仅4月29日,就有*ST中天、*ST海医、*ST游久、*ST西水、*ST数知、*ST网力、*ST聚龙等一批公司公告,收到沪深交易所监管工作函或告知书。股票已经触发退市,将要被停牌,等待交易所决定退市。

  4月29日晚间,在六次提示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风险后,*ST海医收到了来自上交所的《关于拟终止览海医疗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同日,*ST西水也公告,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内蒙古西水创业股份有限公司终止上市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

  *ST环球也在4月末也接连收到两份“重磅文件”。一个是公司收到交易所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因公司未在法定期内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根据相关规定对公司股票实施终止上市的决定。另外一个,公司还收到了中国证监会宁夏监管局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由于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公司及多名责任人被处罚。

  此外,还有包括*ST丹邦、*ST科迪在内的13家公司在年报收官日同时发布了股票停牌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公司股票将停牌,随后可能被终止上市。

  95%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

  众所周知,目前A股退市的规则分四类,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42家触及强制退市的公司中,有40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占比达到95%。

  财务类退市标准中,除公司本身的业绩表现外,还涉及审计师的结论,包括“标准无保留意见和非标”,一旦触及财务类标准,股票第一年戴帽*ST,连续两年触及退市。

  具体来看,沪深两市共有19家公司触及一项财务指标而触及退市。其中,*ST中房、*ST昌鱼、*ST厦华、*ST绿庭、*ST游久等公司因为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触及退市;*ST西水、*ST海医、*ST海创等则是因为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触及财务类退市。

  有14家公司触及两项财务类指标:*ST拉夏、*ST易见、*ST中天则是因为2021年基本面未有改善,净资产继续为负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ST明科、*ST罗顿、*ST金泰不仅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还有*ST中新、*ST华讯、*ST长动因触及两项财务类指标而面临退市。如*ST中新丧失持续经营能力,2020年初以来一直停工停产,2020年和2021年扣除后收入均为0;后两者则因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此外,还有*ST邦讯确定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ST艾格触及面值退市,*ST德奥因恢复上市申请被上市委审议否决。

  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公司是触及财务类退市,这也是我国实体经济基本面和企业运营实际情况的一个体现。

  2022年或迎退市潮

  事实上,近些年监管层一直在持续深化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的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持续优化配套规则,强化上市公司信披主体责任,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优化发行、退市等机制。

  2020年12月3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2021年退市新规就开始显威。数据显示,2021年有22家上市公司从A股市场退市,年退市数量达历史新高。

  今年4月29日,证监会还发布了《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为适应注册制改革和常态化退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退市公司监管,形成有进有出,能进能出的良好生态”,完善退市制度再下一城。

  《退市意见》的出台,是为了适应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和常态化退市的要求,即在“拓宽入口”的同时“拓宽出口”,加速上市公司“有进有出,能进能出”,提高证券交易市场的优胜劣汰程度。

  有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作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实施的第二年,或将迎来大规模退市潮。

  总得来说,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行,A股“出口关”也已畅通,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垃圾股被市场淘汰。垃圾股退市对投资者也是一种保护,且在一元退市标准之下,投资者也越来越有风险意识和用脚投票的能力,这也是A股市场和投资者不断成熟的一个表现。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