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汇能源:氢能产业链规划纲要发布,能源战略结构转型正式开启

2022年01月25日 19:49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汉中

2022年1月24日晚间,广汇能源(600256.SH)发布氢能产业链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0年),并于25日下午举行项目说明会。从产业规划的总体思路来看,此次广汇氢能源将充分发挥氢能同时具备能源和储能双重属性的特点,结合在伊吾县淖毛湖地区用能企业减碳的需求,以现有的化工制氢(灰氢)为基础,将新能源(风间带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绿氢)作为突破口,并最终通过“交通用能替代、绿色电力替代、化工用氢替代”三条路径达到节能减碳的目标。

项目规划建设537套1000Nm3/h电解水制氢装置

预计2022年底仅碳交易业务即可增加收益8亿元

据公告显示,本次氢能项目规划建设配置内容包括537套1000Nm3/h电解水制氢装置、180台1000m3储氢罐(1.6MPa)、汽车加氢站46座、氢燃料重卡替代1565辆。同时,2022-2030年配套风间带光伏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625万kW(包括风力发电500万kW,光伏发电125万kW)。

根据公司发布的主要用能目标显示,“十四五”期间(2022年-2025年),经过一年的示范应用和3年的产业持续导入阶段,公司规划用电负荷将达到:77.57亿kW·h/a(含规划制氢用电负荷36.72亿kW·h/a)、规划新增氢燃料重卡车:合计投放700辆;新增用氢需求:60632.54t/a;新增年用水量:109.6万m³/a。而在“十五五”期间(2026年-2030年),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天然气加气加氢站合建范围,开展液氢工厂、液氢运输加氢站的示范与建设;以电价为基准,扩大绿氢替代规模。

据悉,通过氢能产业链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到2022年底,广汇能源将能够实现50辆化石燃料重卡由氢能重卡替代,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约2.57万t。新能源建设规模达到100万kW,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约244.90万t。到2030年底,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约1782.63万t。根据北京市绿色交易所2021年全年碳交易平均价格44.89元/t计算,仅碳交易一项即可增加收益约8亿元。这将有望公司在完成能源清洁化的同时,实现较大规模的业绩增长。

制氢领域经验丰富

丰富风、光资源成为项目发展的重要依托

长期以来,广汇能源立足于新疆本土及中亚,并经过多年深耕形成天然气液化、煤炭开采、煤化工转换、油气勘探开发四大业务板块,成为了国内同时拥有煤、气、油三种资源的民营上市企业,在行业内具有丰富经验和技术储备。

研究显示,氢能源的需求应用场景与天然气的应用高度相似,不仅可应用于交通工具与基础设施,同时也在氢内燃机和燃料电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氢的生产、储存、运输、配送和终端使用,与天然气产业链有着极高的相似度。而广汇能源凭借天然气全产业链优势,能够为公司氢能产业链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经验和资源依托。

在此次战略说明会上,公司表示:”公司在新疆哈密伊吾县淖毛湖地区已建成了成熟的大型煤炭及煤化工基地,已建成投产9个煤化工项目,具有丰富的可利用工业富余气体资源,在生产加工氢气、氮气等空气产品方面具有成熟的实践经验及在产规模,是‘灰氢’生产与制造的主要基地“。

与此同时,本次规划项目地属于新疆九大风区之一的新疆哈密三塘湖淖毛湖风区,风、光资源丰富,地形开阔平坦,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年内和日内互补特性都比较好,具备建设大型风光多能互补项目的资源条件,可实现源、网、荷、储的深度协同,是“绿氢”生产与制造的最佳选择。”

氢能产业规划符合“双炭”战略

能源转型预期受机构看好

据了解,作为一种清洁无碳、灵活高效且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氢能产业正随着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和提升,不断由示范应用逐步走向规模化推广,其前景具有爆发式增长的可能。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近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氢能发展的政策措施。据悉,在1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中,已将氢能列为2022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重点方向。而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为5%;到2050年,氢需求量将达60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10%,产业链产值达到12万亿元/年。

公告显示,目前公司氢能产业链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所涉工作均已部署有序开展。根据开源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未来广汇能源将进一步围绕现有产业格局,加快发展氢能产业,实现交通用能替代、绿色电力替代、化工用氢替代,充分发挥氢能“能源”和“储能”双重属性。而公司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有助于加快公司转型成为传统化石能源与绿色新型能源相结合的能源综合开发企业,对未来的经营业绩有积极影响。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