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信基金权益团队老将失色,赛道型新人尚需时间检验

2021年10月19日 19:10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张桔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 张桔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3年的老牌基金公司,泰信基金近年来整体发展不顺,Wind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的全部资产合计约为225.23亿元,仅排在第96位。

国庆节前,泰信基金股权发生变更:9月28日泰信基金对外宣布:公司第一大股东完成变更,由山东国际信托变更为鲁信集团,而后者恰好是前者的母公司。这样的变更方式在内地的基金公司中并不多见,通常这样的“倒手”或有两种可能:一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另一类是筹码缺乏吸引力,只能在集团内部对倒。对此,天相投顾基金分析师宫曼琳表示:“ 此次转让属于集团内部股权划转。母公司鲁信集团是山东省重要的投融资主体和资产管理平台,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预计可以带来较好的协同效应。”

具体就前三季度公司的权益类基金来看,作者发现产品的业绩和规模分化日益明显。就主动权益类阵营而言,泰信行业精选两类份额年内的净值下跌均达到了15%一线,在同类基金的排名中接近垫底。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的现任基金经理董山青任职超过9年,而另一位任职超过13年的老将朱志权,他所管的两只基金在今年半年末的合计规模仅仅约为0.90亿元。

或因重仓影视传媒股所导致

泰信行业精选跌至公司权益“榜尾”

在内地如今数不胜数的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中,因热门赛道吸金效应导致的风格漂移屡见不鲜,但是这类产品或者选择白酒、医药、科技成长等热门行业来提高短期业绩,或者选择银行、地产等低估价值蓝筹来打好底仓做防守,很少有产品选择影视传媒股来漂移进攻。

不过,《证券市场周刊》作者发现泰信基金旗下的泰信行业精选就是这样少见的例子,该产品成立于2015年的3月4日,迄今已经走过了6年半的时间,不过该基金却是从当初的泰信保本转型而来的。从产品当前的基金契约来看,其投资目标是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景气轮换中蕴涵的投资机会,或许可以理解为是一只全市场类的基金。

但是,从产品2015年转型以来的发展轨迹来看,首先产品的规模上就是呈现出节节下降的趋势。作者注意到,从2015年一季报开始,该基金季报中所用的名字就变成了泰信行业精选,彼时季报中所公布的季末规模约为3.47亿份,但是今年二季度末的规模就仅仅约为4430万份了,虽然季报中没有提示清盘风险,但是可以预见清盘的压力并不小,或许一触即发。

究其原因,这还是跟产品的业绩不佳有直接的关系,从分年度的业绩和同类排名来看,产品从去年至今的表现差强人意。具体说来,以产品的A类份额为例,去年全年所实现的净值增长率约为19.84%,而今年到目前所实现的净值增长率约为-14.71%,同类排名倒数。

而这背后的原因自然和基金经理投资思路偏差有关,主要的问题就在于董山青投资偏离市场主线。从近四份基金季报来看,无论是去年的医药白酒互联网,还是今年一度颇为生猛的科技成长,似乎都与该基金重仓绝缘,相反基金经理却对后疫情时代饱受煎熬的影视文化传媒股兴趣浓厚。

仔细来看,去年三季报的重仓中还仅仅包括光线传媒、华策影视、ST北文等3只,合计的持仓占比约为17.79%;到了基金四季报中,光线传媒和华策影视依然占据重仓席位,同时万达电影和横店影视取代了ST北文的重仓位置,整体传媒影视股的重仓只数上升。

今年第一季度,作者发现重仓股中光线传媒和华策影视依然留下,同时重仓中隶属于这一阵营的还有万达电影、横店影视、上海电影、中国电影、慈文传媒,7只重仓股已经超过了半数。而第二季度,该基金依然保留了7只影视传媒股。但是这一板块显然不是今年二级市场的风口,例如二季度仍然占比超过7%且维持第一大重仓的光线传媒,该股开年迄今的股价跌幅约为24%。

随之问题而来,为何董山青对普遍不看好的影视传媒股如此厚爱呢?作者从基金财报中寻找线索,“我们对股市一直长期看好,尤其看好新兴产业,如科技、传媒、军工等成长类板块,因此长期维持对成长股的高仓位配置。”基金经理这样表达,看似其看好的三大行业实际却严重倾斜向传媒。可惜,以万德文化传媒指数为例分析,继去年下跌大约8%后,今年目前已经下跌大约11%,不知道基金经理是否还会继续坚守呢?

“另外,董山青几乎所有的产品,其重仓股中的平均化思路较为明显,尤其今年以来,十大重仓股大多集中在5%~6.5%的区间内,在此背景下,即便如养元饮品、恒为科技等少数重仓股阶段获得了一定涨幅,但其对组合的贡献作用,也被集中持仓的传媒板块的下跌平均掉了。”某券商基金分析师王晓明如是对作者表示。

主动权益团队基金规模仅1只“上双”

泰信基金一众产品在岁月中沉沦

泰信行业精选的规模乏善可陈还非个例,在公司全部的1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按照6月30日时的最新基金份额来看,其中只有泰信先行策略突破10亿份,同时泰信现代服务业和泰信互联网+均以0.03亿份垫底,另外智选成长、优势增长、发展主题的最新规模也不到0.3亿份。

那么,整体规模不济的原因何在呢?聚焦两只携手垫底的基金,都是成立时间较早的主题类产品,彼时的二级市场热门赛道并不代表如今依然风光,例如两者中问世更早的泰信现代服务业。

基金公司网站的资料显示,该基金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它是对标了75%的沪深300指数和25%的中证全债指数,尽管今年的业绩目前超过20%尚属上乘,但是规模的不堪并非一日之寒,很大程度上或许还是和前几年业绩的持续疲软让投资者用脚投票有关。

Wind显示,从2017年到目前的完整年度中,作者发现仅仅在2018年产品勉强排在了同类产品上半区,剩余的年份均在后二分之一徘徊,特别是去年和前年,在股市连续出现结构性牛市、公募基金行情火热的大环境下,现代服务业均只实现了3成多的收益,这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年化收益的表现中庸。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初公司为该基金新增基金经理黄潜轶,与资历较老的基金经理王博强一起管理,随之而来基金的业绩也在消沉多个季度后有了起色。对比一季报和二季报重仓来看,很有可能是新基金经理发挥了作用,基金组合用迈为股份、晶澳科技、嘉元科技等科技成长股替换了原来组合中的华新水泥、新钢股份、华菱钢铁等顺周期标的。但是近一个月市场风格再变,该基金大幅回撤16.40%,追热点带来的问题似乎也已经显现。

再看另一只规模并列垫底的互联网+,作者发现基金经理也是上文提到的董山青,但他是在今年8月31日才接替离任的原基金经理钱鑫的,因此目前季报中呈现的投资思路并不是他。从前任基金经理管理将近5年的任职回报来看,虽然规模并没有起色,但是业绩还是拿得出手,任职回报达到了145.70%,重仓股票的思路基本是按照基金契约在与互联网+相关的上市公司中来配置。但是钱鑫的投资也存在明显的弊端,他对于重仓股的配置思路较为平均,最近四份季报中第一大重仓股的占比均不超过6%,因此即便心仪标的短期涨幅巨大,也很难对投资组合作出太大的贡献。

当然,上述迷你基金规模的不济,不可忽略的还有一重因素就是基金公司知名度欠佳,基金经理的品牌效应也不强。除去董山青和王博强外,公司主动权益团队中资历最老的是担任基金经理超过13年的朱志权,他目前在公司所管理的两只基金均旷日持久,特别是管理泰信优势增长已经超过11年半,但是两只产品半年末的合计规模仅仅约为0.90亿元。

“泰信基金目前资产规模有225亿元,其中有153亿元的资产规模来自于一支名为泰信天天收益货币B的货币基金,占比68%。这就很容易会让人怀疑这家基金公司花了太多的心思和成本打通渠道销售比较稳健的货币型基金,来提升自己的规模排名。”爱方财富基金分析师陈亮亮表示。

权益类基金经理更迭频繁

新人出道时间短尚需长周期考验

除去今年8月底离开的基金经理钱鑫外,近期泰信基金还损失了另外一位权益大将刘杰,10月12日,泰信优质生活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刘杰离任并不再管理公司的任何产品,这也就意味着这位从业超过6年半的基金经理结束了泰信时代。

在年内相继流失了钱鑫和刘杰后,公司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团队还包括了朱志权、董山青、王博强“三老”,另外还有吴秉韬、黄潜轶、徐慕浩、董季周等四位“新锐”。从后四人的从业年限来看,作者发现他们担任基金经理均不满3年,其中任职时间最短的黄潜轶仅仅254天,而另三位的时间则相差无几,任职时间最长的董季周也不过两年零91天。

但是从三位新锐掌门的两年多成绩来看,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交出了一份惊艳的首秀成绩单,三人均快速实现了任职回报翻番,特别是吴秉韬所管理的泰信国策驱动成绩翻了两番。不过,仔细分析三人的投资思路和重仓风格,作者发现他们都属于赛道型选手,在自己熟悉的能力圈中如鱼得水,但是未来的长跑业绩尚未可知,特别是怎样破解未来规模增长的束缚?

“对于新人基金经理可以关注以下方面:从业经验:是否有行业研究经验或者其他投资经验;历史业绩:在不同市场阶段的表现,判断市场下跌阶段的回撤控制如何;投资风格:基金经理是怎样的投资风格,是否形成个人稳定的投资风格。”宫曼琳强调。

首先看任职时间相对最长的董季周,他目前管理的两只基金中一只尚未满一年,因此其适宜的分析标的是管理超过两年的泰信中小盘。作者注意到,他的偏好行业与蔡嵩松一样是半导体,比如基金二季报中的第一大重仓股韦尔股份。去年三季报时基金仅仅持有大约20万股,但是到了今年半年末,基金持有该股达到了52万股,同时持仓占比约为9.80%,接近于顶格配,该股近期明显回落,近3个月的跌幅超过30%。10月11日韦尔股份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利润为32.5亿元至36.5亿元,同比增长88.32%到111.49%,取中位数34.5亿元,三季度业绩同比约增长63.7%,相较于半年报的126.6%有一定程度的回落。

此外,在二季度的重仓股中,作者发现包括卓胜微、兆易创新、圣邦股份等其余重仓股,基本都可以算是出自半导体芯片细分赛道。同时董季周敢于高比例持股,半年末时前四大重仓股的持有占比均超过9%。而这样集中赛道和集中标的持股,很大可能会导致净值剧烈震荡。

“该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比较鲜明,保持高仓位,无择时操作,低换手,行业集中度和个股集中度较高,今年以来行业配置以电子行业为主,占比达到90%以上。由于其行业和个股集中度较高,故受到单一行业和个股表现影响较大,风险相对较高。”宫曼琳如是点评。

与董颇为类似的是吴秉韬,他的可参考管理基金是泰信国策驱动,从基金契约的投资目标来看,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只全市场类的公募产品。但是, 从今年的情况看,产品的实际运作中逐渐向大热的锂电池产业链来倾斜。对比一季报和二季报的重仓,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具体说来,上一季重仓中的五粮液、江苏银行、酒鬼酒、妙可蓝多等偏消费类的股票都已退出前十,虽然医美龙头爱美客新进被基金经理重仓,但是更多的重仓股还是和前一段大热的原材料锂相关,比如中国宝安、蔚蓝锂芯、天赐材料、阿尔特、宁德时代、均胜电子等等。但问题是新能源行业虽然长线被看好, 不过近两年在二级市场中已经被机构轮番热炒,相关股票股价波动加剧不可避免,当行业前景被一致性看好时或许最佳的投资时机已经过去。

“根据2020年年报,泰信国策驱动是全市场换手率最高的产品,而根据今年半年报,虽然基金换手率有明显下滑,但也高达2338%。”王晓明也点出了基金经理实战中的隐患。

因此,对于这一新老分化严重的基金经理阵营来说,或许接下来老人们的课题是提高知名度,让产品规模与业绩同步攀升;而新秀们面临的课题是加强业绩稳定性,同时适当向外拓展能力圈覆盖范围。

(本文已刊发于10月16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提及个股、基金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ls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周刊
政策暖风催化 创新药进入加速发展期

今年,创新药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医药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步骤,创新药发展正成为拉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从肿瘤、减肥、脱发、自免等领域扫描可见,我国创新药领域正加速进入新阶段。而且,创新药进入医保的速度明显加快,80%以上的创新药基本能在上市后两年内纳入医保。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