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荐执业质量不高,券商遭“反噬”,中原证券存危险信号……

2021年09月30日 09:21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丁爽、刘杰

保荐机构被立案调查,导致旗下被保荐公司IPO“中止”,对于保荐人和IPO企业来说,是“双输”的局面。

一位从事保荐业务多年的业内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作者表示,相关机构被立案调查过程持续时间不定,被波及的IPO公司为完成上市计划,在权衡时间成本后,很有可能会考虑更换保荐机构,而根据行业惯例来看,被保荐企业因之产生的损失很难获得赔偿;对于保荐机构来说,失去保荐业务将损失剩余的项目收入,而损失的部分很可能才是收入的“大头”。

对于IPO公司来说,一旦遭保荐机构殃及,可能需要付出更长的时间成本。2020年7月,因在康美药业相关投行业务中存在违规行为,广发证券受到证监会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12个月的监管措施,这导致由其所保荐公司的IPO项目等待进程被拉长。

与此同时,也有法律界人士对《证券市场周刊》作者表示,被立案调查会对保荐机构的保荐业务造成负面影响,即使不出现要求全面暂停在审项目或停止承接业务的监管措施,但其他公司出于安全考虑,在短期内也不会选择被立案调查的保荐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遭到立案调查的华龙证券其自己也正在IPO。根据其保荐机构2021年7月28日出具的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当前已经辅导华龙证券完成IPO方案审批及变更、新三板摘牌、国有独享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董监高换届、历史沿革梳理等事宜。然而此次被立案调查,其自身IPO恐怕也会受到影响。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拟上市公司最近36个月内不得存在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的行为。这也意味着,一旦其此次被立案调查后,遭行政处罚,其想要IPO有可能还要再等待3年以上。

无论是海通证券还是华龙证券,均存在明显的“失职”行为,就拿华龙证券来说,自2014年蓝山科技在新三板挂牌起,其就是保荐商,但直至蓝山科技“爆雷”,华龙证券都未向外界及时发出风险预警;而海通证券2017年曾为出现净亏损的涉事公司出具“当年度整体经营情况正常”的持续督导意见。因此,两家保荐机构被立案调查,实际上也是因为执业质量不高,为自己埋下的“雷”。

事实上,除海通证券和华龙证券外,最近可能会因为执业质量不高“坑”了自己的还有中原证券,原因则与*ST科迪财务造假有关。

具体全文已发表于76期《证券市场周刊》封面文章《IPO保荐“暗雷”》,作者丁爽、刘杰 。更多精彩内容可通过「证券市场周刊」公众号进行阅览。

责任编辑:fsk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