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吃下”华为“赠与”的手机份额,三大“飞轮”业务仍缺技术“牌面”

2021年07月28日 17:36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何艳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 何艳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小米公司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市场份额首次超越苹果升至第二位。除了主营的智能手机,小米另外两大业务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也在快速发展,有评论称,小米的三大“飞轮”业务已经转动起来。

不过,有投资人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作者采访时表示,小米智能手机可能只是暂时抢到了华为手机留下的市场份额,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更重要的是,缺乏核心技术的小米生态依然十分脆弱。

小米“暂时”接盘华为手机市场

据Canalys数据,小米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市场份额上升至17%,位居第二位。相比5年前,小米市占率提升了近5倍。

在小米智能手机的靓丽成绩单背后,最直接的因素是华为手机主动“让出了市场”。目前,华为依然受到美国政府的无端制裁,手机出货量还在降低。据外媒报道,华为计划在2021年生产约5000万部智能手机,比去年预期的1.9亿部出货量下降74%。市场上因此流行一句话,“华为跌倒,小米吃饱。”

那么,小米会否遭遇类似华为的事件?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委会专家安光勇对《证券市场周刊》作者表示,“与华为不同,小米的生态中并没有像半导体、5G等敏感的国家战略产业,因此小米相对于华为,所面临的风险维度相对小一些。这也就意味着小米不需要面对自己无法掌控的风险,可以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能够维持目前市场份额的几率也就更高一些。”

但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作者表示,“小米的不足在于没有核心技术以及核心技术创新,公司各种生态产品基于贴牌生产,缺少长远发展的基础和应付卡脖子型风险的能力。”

小米生态链看似成形

技术短腿仍是“危机之源”

除了智能手机业务,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业务表现同样强劲。2015年至2020年,小米集团IoT及生活消费产品年复合增速为50.6%。

有评论认为,小米三大主营业务已经是三个“飞轮”,形成正向循环。根据亚马逊的“飞轮”理论,互联网企业的特征在于,不论从任何一个入口进入,都能形成闭环,并带来增长。

对此,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对作者表示,“小米产业链已经是个巨大的生态链,产业链上的企业可以通过小米生态链获得持久、多层次的巨大生态红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短期内可以获得来自小米产业链上的订单;2.长期可以从小米生态链获得持续订单;3.能够为生态链企业确立一个清晰明确的业务方向、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4.能够为生态链企业节省一大笔拓展业务费用和精力;5.有了小米概念的背书,产业链企业能够获得和上游供应商的议价空间;6.有了小米产业链应用,产业链企业能够获得对下游其他渠道和客户的溢价能力;7.生态链企业能够得到资本的关注和追捧,增强自身融资能力,部分产业链企业甚至能够从小米拿到投资;8.生态链企业能够得到项目方认可,客观上增强投资能力和投资收益。”

安光勇则表示,“小米的生态链,主要是围绕家电的日常消费领域为主,并没有布局国家战略层面(如半导体、5G、工业互联网等)的以技术为核心的领域。这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双刃剑”体现在两方面,安光勇进一步解释称,“好的一面是,因为不是重要的国家层面的核心技术领域,所以并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目前就是享受到这一点带来的反射效应,即在华为遭受阻碍的情况下,小米却能够超过苹果,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第二的位置)。不好的一面是,目前布局的领域是已经竞争比较激烈的传统家电、电器等领域,因此很难享受高科技所带来的利益。加上小米的策略一直是模仿和学习为主,这种策略很难引领整个市场的发展。以小米推出的手机为例,小米几乎没有推出过搭载最先进、具有领先技术的手机。这一劣势在制定产品价格政策的时候处于不利的地位。”他还指出,“小米的优势并不是在技术层面,而是在综合性价比层面。”

更进一步,张孝荣指出,“小米生态在经济平稳和上升周期内可以稳定发展,一旦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小米生态会面临极大挑战或崩盘。”

(本文已刊发于7月24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