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和投资石玉强:通胀强化“稀缺性”投资 白酒之外,中药、医美也有稀缺特质

2021年07月11日 18:22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齐永超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 齐永超

通胀因素进一步强化了一些高端白酒的“稀缺性”,与此相似的还有中药、旅游资源、文化IP、医美等领域的优质资产,进而催生出“稀缺性”投资机会。

对于高价股近来增多现象,接受《证券市场周刊》作者采访的通和投资董事长石玉强表示,“高价股不断出现,是市场成熟度提升的重要表现,而且这种现象未来很可能还会延续。”

他认为,新经济、新科技等赛道会有更多高价股涌现,这些赛道也会是未来核心资产密集出现的领域。他指出,要把握“衣食住行用”领域的投资机会,“需要生活的体味与认知。”比如,除了高端白酒、中药,旅游资源、文化IP、医美等众多领域均存在“稀缺性”投资机会。

新经济等赛道会涌现更多高价股

用“成长性”透视“由小变大”机会

《证券市场周刊》:目前,两市高价股(股价在100元以上的)有增多趋势,这代表了一种怎样市场风向?未来是否还会持续?

石玉强:我认为高价股不断出现,是市场成熟度提升的重要表现,而且我认为这种现象未来很可能还会延续。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目前的A股市场已经在逐步进入以机构为主导的市场,对于机构而言,会相对淡化公司本身股价的高低,而会更加关注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匹配、公司所处在的发展阶段以及未来的成长性等。同时,尤其消费或科技类的公司,其本身的高股价,对于品牌的影响度也是一个正向增强的作用。

《证券市场周刊》:之前有观点认为,买高价股就是买核心资产,但事实上高价股分化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高价股梯队优选核心资产?

石玉强:如果从过去的角度来看,对于核心资产,我主要关注两个方面,首先是公司需要具备好的质量,包括良好的商业模式、稳健的现金流、优秀的管理团队等;其次,上市公司需要有好的价格,即估值相对合理,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当这些条件具备,我认为就会是一个比较优质的核心资产。

但是近些年以来,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对上市公司本身所处赛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也造成了不同赛道公司之间的市值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偏传统的重资产行业,市值在不断萎缩,而一些偏新兴消费以及科技等领域的朝阳行业,则不断产生大市值的公司,而这主要与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的经济背景有较大关联。所以,除了好的质量和好的价格之外,同时还需要关注其本身所处的赛道。目前来看,一些新经济、新科技等赛道,或者更加符合经济转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优质核心资产,我认为在未来会呈现相对更多的投资机会。

《证券市场周刊》:相对来讲,把握公司从小变大的机会是不是就越来越少了?

石玉强:近些年以来,金融市场的这种演变非常符合索罗斯的金融反身性特质,一些行业的头部公司因为良好的质地受到市场关注,而随着头部效应的强化,市场继续不断追加投资,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个明确的趋势,这种趋势具有明显的金融反身性的特质,市场向大市值公司聚焦的风格也在不断强化。而与之相对,一些不符合市场主流投资风格的公司,尤其一些因为其本身质地较差、经营不佳导致市值不断缩水的公司,机会将会越来越少。

但不可否认,一些小市值公司也会存在市场的阶段性错杀的可能性。因为所有的大公司都是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这些公司只要未来的成长性良好,未来也会存在不断变大的机会。

《证券市场周刊》:若从中小市值角度来看,哪种类型的公司存在由小变大的潜质?

石玉强:如果从一些优秀公司的成长路径来看,我们发现,这类公司普遍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在某些细分领域中十分专注,不盲目多元化,因为只有长时间专注于一个领域,才能获得很好的行业经验的积累,从而更容易实现较好的成长。第二,拥有一个具有长期战略视角的优秀管理团队,既对行业有深刻理解,同时又具有长远规划的眼光。第三,一些在行业发展中实现了很好的转型、具备了更好的商业模式的公司。

这类“由小变大”潜质的公司也是我们投资过程中非常关注的。我们会重点关注大行业里面的小公司,对于这类“小公司”,其经营规模可能还处在一个较小的阶段,但在细分领域多是行业的龙头企业。事实上,当前有很多行业,它们的空间非常大,未来的赛道长,但是龙头公司的市占率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对于这类公司,我认为会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另外,行业处于一个停滞甚至萎缩的阶段,龙头公司能够通过提升市场占有率去获得成长的空间,这类公司我们认为也会存在一个很好的由小变大的潜质。

投资消费需要有生活体味与认知

“衣食住行用”存广泛机遇

《证券市场周刊》:从“衣食住行用”的方向来看,您会重点关注哪些要素?

石玉强:在我看来,做投资是需要有生活体味和认知的,尤其在消费领域,很多机会都能在日常生活的体味和认知中获得。我列举一个消费升级的例子,十几年以前,尤其在2008年~2010年阶段,我们就开始感受到一些领域明显消费升级的浪潮。比如居家当中的厨房用纸,随着消费行为的升级,消费者更倾向于这种去油污效果更好的厨房用纸去替代之前的普通用纸。随着这种消费升级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类领域的相关公司的市场领域也会随之不断扩大。事实上,在这种趋势下,无论港股和A股的相关公司,在这些年来,二级市场都出现了非常稳健的表现。

再比如消费下沉,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某电商平台,事实上,很多中老年人,就是因为这类电商平台才使用的智能手机,才学会上网购物。由于这种变相的渠道下沉,市场受众或用户基数不断增大,从而也会带来与之相关的投资机会。所以,我认为,投资消费,很重要的一个考量要素就是对生活的体味与认知。

《证券市场周刊》:具体到“衣”,您怎么看安踏、李宁等民族品牌崛起现象?投资价值如何?

石玉强:在我看来,首先一些优秀头部体育品牌的崛起与消费者更加注重运动、健康这一宏观背景有很大的关联度。相较于普通服饰,运动服饰舒适性更强,比如在速干、排汗等方面。其次,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还发现,运动品牌实际上和休闲品牌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以前在不同的场景中,消费者会对两者做出很大的区分,但是随着运动品牌越来越“休闲化”,所以运动品牌也越来越具备了一个更广阔的市场。再者,还有一个重要的风口,就是国潮的兴起,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认同感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一些国产的运动品牌,在质量、设计端等近年来都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具备了国际化的实力与品位。受益于这些因素叠加,我认为,优秀的民族体育品牌公司未来强者恒强的趋势还会延续。

《证券市场周刊》:“住行”领域的投资机会怎么样?

石玉强:在“住”这一领域,比如物业,由于物业本身作为连锁服务业,很多情况下会充当一些商业模式的入口。另外,物业多具有轻资产、稳健现金流的属性,这也是港股很多物业股长期表现稳健的重要因素。但是,物业领域的分化现象也是很明显的,如何做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我认为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出行”,我认为一些汽车零部件的头部公司更具有相对确定的成长空间。尤其在当前传统汽车向新能源车转型的行业背景下,既受益于传统汽车的庞大市场基数,又同时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快速放量的汽车零部件领域,会具有更加确定的投资机会,比如车灯、汽车玻璃等领域。

通胀强化“稀缺性”投资

中药、医美等也有“稀缺”特质

《证券市场周刊》:一些消费股的投资逻辑是“稀缺性”,哪些赛道或领域适用“稀缺性”逻辑?

石玉强:近年来,市场对片仔癀等这类公司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是茅台投资逻辑的延伸,对于茅台的投资逻辑,我认为商业模式以及消费属性等并非主导因素,高端白酒更大的价值体现是“稀缺性”。如果从一个更大的宏观背景来看,当前全球已经进入了一个货币宽松的时代,尤其在信用货币体系下,各国为了应对一些突如其来的危机,会不断增加货币的供给,市场预期未来通胀现象也会愈发明显,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稀缺性的品类,比如高端白酒,存货不仅不会贬值,价值还会不断提升。片仔癀也是类似的逻辑,因为保质期非常久,而且包括天然麝香等一些珍贵而且稀缺的原料。所以,对于这些领域,我会把“稀缺性”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证券市场周刊》:当前的一些热门赛道是否也有“稀缺性”属性?

石玉强:如果从宽泛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一些具有品牌效应的领域也符合这类“稀缺性”的投资。比如旅游资源,优质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承载着人们“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愿望,另外,包括一些稀缺性的文化IP,如果从海外的经验来看,以迪士尼为例,对于文化IP的打造就是很成功的。所以,能把文化IP运营得更好的公司,就会出现相对更好的发展机遇。因为一旦这种文化IP在受众心目中树立了牢固的地位,就不会轻易褪色,那么,在货币贬值的背景和趋势下,它们反而会越来越值钱。包括医美领域,因为首先美丽本身就是一种稀缺性,尤其在网红经济的浪潮下,而随着“变得更漂亮”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优质医美资产的稀缺性也会越来越凸显。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本文已刊发于7月3日《证券市场周刊》

责任编辑:ls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