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海外资管巨头瑞银:外资青睐的中国资产,已从大金融转向科技和消费

2021年07月05日 09:04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李健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 李健

(本文已刊发于7月3日《证券市场周刊》,原标题为《外资青睐的中国资产 已从大金融转向科技和消费——对话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胡一帆》。)

·编者按·

外资涌入中国市场的情况,已经从新闻变为了平常事。外资这种选择,来自全球资产价值比较。仅从国债收益率来看,中国的国债收益率远高于美国,更是零利率和负利率的欧洲所不能比,这刺激全球资金向回报丰厚的中国市场流动。相比于此,更主要的是,中国2030年远景目标实现的概率非常高,甚至超预期实现,这从资产角度来说,意味着中国资产巨大的升值空间。

《证券市场周刊》在对话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胡一帆时,她表示,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市场。

胡一帆还介绍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变化,在十几年前,全球投资者最为青睐的中国权益资产是金融股,很喜欢买银行。现在,全球投资者最喜欢的两个板块:一是中国的科技,二是中国的消费,中国的不少互联网龙头已经成为了全球资金的标配。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优秀公司的持续涌现,是外资看好中国市场的重要基础。中国公司要持续获得外资关注,不仅要会创造利润,还要做好ESG。

↑↑

(点击观看《证券市场周刊》对话胡一帆完整视频)

全球资金对跨国别、跨外汇、跨资产类别需求迫切

中国市场的“蓄水池”效应越发凸显

《证券市场周刊》:外资流入中国的速度似乎在加快,它们看到了中国怎样的优势?

胡一帆:中国市场这几年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投资者的青睐。首先,中国经济增速是强劲的,不仅疫情之后、今年全年预测有8.5%的增长,按照中国高层的预测,今后15年中国GDP会翻一番,这意味着每年的潜在增长率将达到4.7%。美国的潜在增长率是2.5%。对比来看,2030年中国经济体量会超过美国,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的话,这个结果会到来更早。

从微观层面来说,中国这几年涌现出了更多优秀企业,特别是在高科技和消费领域,涌现了一批龙头和独角兽。

此外,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的释放,也意味着有一个潜在的巨大增长可能的市场。中国人均GDP现在超过1万美元,我们预测到2025年会达到1.5万美元,2030年达到2万美元。中国中产阶级的人数会超过4亿人,比美国整个人口还要多。

最近这几年,不仅股票,中国的债券也越来越受到环球机构的青睐。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在3%以上,美国的目前在1.5%左右,和中国有150个基点的差距。欧洲的国债更是在零利率甚至负利率附近。所以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市场。

《证券市场周刊》:可外资机构对中国的配置一直是不足的,这是什么原因?

胡一帆:这也很好理解,海外的基金有80%以上是欧美基金,他们有home buys的特点,就是偏向于投资自己国家,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更了解。从历史上来看,全球基金的投资规模一定是以美国为主,然后是欧洲,再次是新兴国家。

所以,之前我们看到的配置都是在新兴国家的配置中,再进行对中国的配置。但从最近两年的趋势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很多海外基金要求直接对中国做配置,他们不满足于在新兴市场国家中对中国做配置。

另外,如果今后中国的基金规模继续上涨,我想中国在全球投资当中的占比也会越来越高。

《证券市场周刊》:摩根史丹利公布一组数据显示,亿万富翁的财富花了近20年才翻了一番,而在2020年,亿万富翁的财富增长了50%多。这些资产超过九位数的人,现在对资产配置有什么要求?

胡一帆:中国现在的造富速度在全球最吸引眼球,中国现在亿万富翁的人数已经和美国相当,甚至略有超过,这跟我们飞速的经济发展是相关的。也因此对财富管理有了更多的要求,我们看到了几个趋势。

第一,现在对财富管理的要求不仅是持有一些产品或者获得一些收益,而是对资产配置有了更明确的要求。投资者希望资产达到保值、增值和传承的目的,所以更在意资产的流动性、长久性和传承,我们称之为“3L原则”。具体来说,流动性,是指要满足日常所需的各种支出;长久性确保投资者的长期生活质量;传承是指一部分财产留给子女,一部分留给社会,我们叫legacy(编者注:直译为“遗产”)。

第二,投资者对多元化的要求变得更丰富了起来,特别是对跨国别、跨外汇、跨资产类别的多元化方式有更多需求。

我举一个跨资产类别的方案,就是很多投资者不满足于只配置股票,他要实现一个稳健的、有防御性能的资产配置,所以可能还会配债券和一些另类资产,例如一些基金或可持续投资。

我们做过调查,发现如果进行全球范围的配置,资产整体的波动性是相当低的。但如果只是配置在特定的资产或国别上面,可能受政策和市场波动的影响会比较大。所以全球性的多元化配置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趋势。

最后,现在对于可持续投资的热情越来越高,在中国的新富人当中,我们看到年轻人以及女性的占比越来越大。而这些投资者往往是对地球的未来更加关心,这也是瑞银这几年致力的方向。

《证券市场周刊》:这些资金的偏好是怎样的?

胡一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险偏好,但整体呈现了一个理性的预期,比如对于资产增值的预期,可能会有每年6%-8%的收益目标,基本很少有人说给我一个20%的回报,因为高回报也意味着高风险,投资者会考虑自己可不可以承受这么高的波动性。

其实我们知道,即使是6%的增速,财富在20年后也会翻一番。所以这些富裕人群的资金更多考虑的是长期增值,而不只是关心短期的收益,因为长期投资是一个相对更能带来回报的方式。

投资者关心的五个问题:

短期机会、通胀、高收益、下行风险和长远机会

《证券市场周刊》:对于今年下半年亚洲和中国,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胡一帆:今年上半年,全球无论是权益类还是固收类资产,涨势都还不错。目前,投资者最关心五大问题。第一个是哪里还能找到短期的投资增长的机会,特别是今年以来全球股市平均上涨了10%,美国和欧洲市场今年的表现已经非常好了。

对此,我们的结论是,虽然全球股市上涨了10%,但是亚太区是落后的,上半年只涨了3%左右。我们认为,下半年,亚洲蕴含着很大的机会,特别是中国和日本。中国上半年受到一些政策的影响,市场震荡了一段时间。下半年随着一些利空出尽,会更有利于市场的发展。而且中国经济还在持续增长,这一点是我们比较喜欢的。日本方面,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提高,日本会有更多机会。另外,还有一个领域值得关注,就是和经济重启和复苏相关的领域,例如能源、材料、金融、美国中小盘股等,这也是我们青睐的方向。

第二个是如何为通胀上升做好准备。特别是5月份美国的通胀已经高达5%,我们认为二三季度通胀还会继续提高。对于美联储的政策和通胀的预防,可能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为了应对通胀,我们认为,一些具有定价能力的公司;价格合理的优质成长股;短久期的债务;基建和大宗商品都是我们比较青睐的投资标的。

第三个是如何提高投资的收益。因为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通胀在上涨,另外一方面债券的收益率是在慢慢下滑,包括中国在内。中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3%下滑到3.2%再到3.1%;美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7%一路下滑到1.5%。在这样低利率的环境下,怎么提高组合收益率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我们认为,一些大蓝筹公司,它们的派息率高于市场利率,是相对好的配置标的;高收益信用债,例如亚太区的短久期、质量好的房地产债券;私募信用债等是大家目前比较喜欢的资产。

第四个是防范下行风险。虽然市场在上行,但大家担心新冠会不会卷土重来,通胀是否会超过预期,中美之间是否会出现新的摩擦等。怎么防范下行风险呢?从我们看来,对冲基金的防御型股票、期权策略等都可以是很好的选择。

最后一个是,投资者如果放弃一些短期收益来做一些更强势的投资,那么结构性机会在哪里?我们认为,像5G、金融科技、健康科技、绿色科技以及可持续投资,都是很好的长期角度。

采访对象: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胡一帆

全球投资者最为青睐的中国权益资产

从十几年前的金融股变为当前的中国科技和消费

《证券市场周刊》:您对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机会怎么看?

胡一帆:我们对中国的科技龙头还是非常看好的。上半年的主要影响是行政罚款对企业营收的影响,但我们认为,业绩压力的风险已经基本过去了,市场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有序。

另外,还有一些政策变动,比如像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和数据使用规则的设立,这和行政罚款不一样,这些现在正处在一个立法的过程中,我觉得这是非常有价值含量的立法。并且因为我们的金融巨头、互联网巨头走在了世界前列,所以这是一个创新的立法,是中国独有的立法,不像我们的《商业银行法》可以借鉴巴塞尔协议。假以时日,我认为这对互联网巨头也是一件好事。综合来看,虽然短期对它们的营收造成了压力,但中长期来看仍是利好的。因为这个规则是针对整个市场的,而互联网巨头可以凭借庞大的规模、广泛的网络来保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而且,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和美国的互联网巨头相比,估值上非常有吸引力,这点也吸引了很多投资者。

最后,除了我们讲到的金融巨头、科技巨头之外,还有一些中小型科技公司最近的发展也非常快。比如数字订阅领域,这在全球已经形成了上万亿规模的一个市场。在这个方面,中国也刚刚起步,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另外健康、出行、5G应用等相关领域的企业,都可能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证券市场周刊》:中国互联网龙头是否会逐渐成为海外资金必须配置的标的?

胡一帆:中国的不少互联网龙头已经成为了全球资金的标配。目前,全球或者说中国以外的投资者最喜欢两个板块:一是中国的科技,二是中国的消费。

这和十几年前我做经济学家的时候有很大不同,当时全球投资者最为青睐的权益资产是金融股,很喜欢买银行,但现在的银行股在中国应该归为价值股行列,成长性相对有限了。

当然和美国科技公司相比,中国的科技公司在业绩上面会出现一些较大起伏,并且受到“本国偏好”的影响,股价的波动也更大一些。但中国的科技公司,特别是几大巨头,它们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举例来说,中国的电子支付在城市里面的覆盖率达到了92%,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率达到70%,这样高的电子支付普及率在全球都是没有的,所以中国互联网巨头有它独特的发展和营收基础,也成为了全球投资者最为青睐的板块之一。

《证券市场周刊》:在消费领域,中国目前已经涌现出一些领导品牌。对于一些全球消费品牌,例如可口可乐,巴菲特的策略是“永远不卖出”,中国投资者可以采用这个策略吗?

胡一帆:中国现在确实在各个消费领域都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无论是家电、运动服饰、食品、酒类等都诞生了优秀的头部公司。这是中国巨大的消费力创造的前景广阔的消费市场。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现在和巴菲特的时代非常不一样,巴菲特时代只有一个可口可乐,大家喝起来不会厌倦,消费习惯可以持续几十年。可现在的消费市场是一个快速、不断演进的小众、碎片化的市场。从这个角度看,要么是一家公司不断演进,要么是不断有新品牌出现。

所以我们认为,投资者不要单独持有某个股票,而要持有一揽子股票,让持有的标的跟着市场上消费者的需要一起进步。

《证券市场周刊》:消费品领域的“赢家”有怎样的特点?

胡一帆:我们看到的这些消费赢家,其实都有各自独特的角度。我们经常跟消费企业(管理人员)聊天,概括起来,消费赢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抓住消费的趋势,不断地更新产品。我认为,市场上最大的门槛是技术门槛,只有技术不断跟着消费者的需求演进,企业才能达到更高的高度。相反,一些企业没有技术门槛,靠一些简单的模仿,虽然也可以红极一时,但实际上很难持久。我们认为,最终还是技术和消费的结合,就是我刚才讲的两个板块结合在一起,才最有生命力。

《证券市场周刊》:一些老字号品牌,看起来是依靠中华文化传承至今,而不是创新。

胡一帆:近百年下来,如果这个品牌还能存在,那么它也是与时俱进的。

很多老字号品牌已经不存在了,我们看到的传承下来的,例如故宫,都是在不断地创新,在自己原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上又推出很多新的元素。所以我认为,老字号品牌受到追捧,不是因为它老,而是因为新老结合。

ESG做得好的公司整体表现也较优

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公司在ESG方面的作为

《证券市场周刊》:我们注意到,有些消费巨头因为向一些地方政府或机构捐款,引起中小股东的不满,您怎么看这些企业在ESG方面的做法?

胡一帆:我想讲的一点是,单单只是捐款,是对ESG的误解。ESG是什么呢?E是environment,是对环境的关注和贡献;S是social responsibility,是社会责任,这其中可能包括一些捐款等;G是指corporate governance,是公司治理结构上更加透明和公平。

其中,S包括的不仅是给政府捐款,也可以捐款到某个基金会,有些企业是自己做公益慈善项目,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向。评价体系并不特指某一类方法。

《证券市场周刊》: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Klaus Schwab表示,他希望和巴菲特好好谈谈,因为巴菲特关注股东盈利能力而不关心气候变化等社会问题。您怎么看“股东盈利”和ESG之间的关系?

胡一帆:很多投资者都有这个困惑,但我们看到一个真正致力于ESG的公司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它会对环境非常关注(E),例如碳中和和碳达峰,现在全球有近50个国家签订了碳排放承诺,占到全球排放的80%,我想这是大势所趋。符合这个趋势的公司,从过去到现在都发展比其他公司更快更好。例如,一家公司关注ESG,在环保方面做了很多前期投入,当政府推行一些环保新政的时候,这样的公司因为已经做得很好了,所以就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其次,在社会责任方面(S),当企业做大了,很多中小股东会觉得,如果不去做一些社会支持性的项目,那么股东会多得一些盈利。但我觉得,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部分,因为企业要传承、发展,这其中就有企业文化的传承,我想,企业对于保护环境的投入、对学校的资助等,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只有富有文化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最后,在公司治理(G)方面,中国公司确实关注的比较少。因为瑞银有一个全球评价体系,给全球上市公司打分。在中国的公司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关注环境保护(E),社会责任(S)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介入,但是对于企业治理(G)无论是中国标准还是国际标准,目前很少有公司关注,比如用工体系。我觉得这是未来要进一步强化和规范的方向。

中国有一些公司在ESG方面正越做越好,并且我们看到监管对于ESG的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香港联交所现在已经出台了第三稿的ESG披露规则。中国交易所目前还没有要求强制披露,但对于披露的企业来说,投资者对其更为青睐。

所以我觉得ESG做得好,其实是给股民带来更多的收益,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信心,这是一个双赢(win-win)的结果。所以我们非常赞同企业关注ESG,毕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是所有人关注的一个共同话题。

《证券市场周刊》:中国的公司在ESG方面的差距在哪里?

胡一帆:举个例子,中国企业在G方面披露不多,我们今天着重讲下E。就企业运营对环境的影响而言,全球企业的评分相对会高一些,因为全球最大的几家运动品牌,它们现在更多的是做品牌和设计,生产都是外包的。

中国的企业大多是自己从事生产,所以评分比只做设计和品牌的企业要低一些,这会影响资源强度和能源转型的步伐。所以考虑全球ESG评分的时候,还要考虑企业在产业链的什么位置,是上游、中游还是下游,中国企业在中游做生产,国际企业在下游做品牌,所以不要单纯的看评分的高低。

好的方面是什么呢?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很多企业用环保材料来做运动服,我们调查的具体数字显示,中国也有品牌已经开始用环保材料制作运动服,把环保理念注入到产品当中去。所以中国的运动服品牌的ESG水平正在迎头赶上,ESG已经是大势所趋,正在受到全球投资者的青睐。

《证券市场周刊》:最后,您对中国投资者有什么建议吗?

胡一帆:中国现在的投资产品越来越丰富,我觉得除了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以外,投资者如果想自己做配置的话,也要考虑到3L原则,也就是流动性、长久性和传承,因为这个原则是辅助未来几十年的生活的。

每个人对于机会的把握主要跟风险有关。有些是机会,同时也伴随风险。所以有些投资者只要稳健,比如买消费股、医疗健康股,都可以带来稳健的收入,虽然没有每年20%-30%的高回报,但是波动性小,股价走势很稳健。所以我觉得投资还是要跟自己的投资偏好相结合。

另外,当手上有很多现金的时候不要等,机会是永远等不到的,选择自己合适的标的,在无论是上行市场中还是下行市场中,都能够找到投资机会。

(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ls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