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PO | 中环海陆逾五成采购金额缺乏数据支持 保荐机构民生证券子公司突击入股

2021年06月23日 20:01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周月明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 周月明

6月9日,证监会同意了5家公司在创业板上IPO注册,其中就包括张家港中环海陆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公司已经被同意注册,但中环海陆的实际经营情况却是存在不少疑问的,譬如 《证券市场周刊》在此前刊发的文章就对其研发实力、高端属性以及营收数据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而除了以前已经报道过的问题,中环海陆的采购方面数据与其营收数据一样也存在超过50%金额缺乏数据支持。

此外,还需要重视的是,就在公司申请IPO前夕,保荐机构民生证券旗下公司还突击入股,此举是否合规也存在探讨。《证券市场周刊》作者发现,2021年以来,民生证券保荐的公司中已有4家曾在2月份密集撤销申请,其曾因信披质量问题被监管层“点名”。

五成以上采购金额没有数据支撑

《证券市场周刊》作者在查看中环海陆招股书时发现,与其营收数据出现大额数据偏差一样,公司的采购数据同样存在明显的数据偏差。

据中环海陆招股说明书,2018年至2020年,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分别采购了3.73亿元、4.98亿元和7.7亿元,占采购总额的73.7%、77.23%和81.05%,由此反推其采购总额,分别达到5.07亿元、6.45亿元和9.5亿元。理论上,公司的采购要么是通过现金采购的,要么就是赊账而来的,而赊账来的采购需要形成负债计入应付款项中。那么,中环海陆的采购情况如何呢?

在中环海陆现金流量表中,2018年至2020年,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2.12亿元、2.34亿元和3.52亿元,剔除当年预付款项新增加的336万元、-176万元和971万元的影响之后,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支出分别达到了2.08亿元、2.36亿元和3.42亿元。

姑且先不考虑增值税率的影响,将未含税采购与现金支出进行勾稽,可发现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中环海陆未含税采购分别比现金支出多出2.98亿元、4.1亿元和6.08亿元,这意味着这三年的采购是有一部分未付现金的,理论上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形成新增负债,即在当年的应付款项中应新增这些金额,而若考虑增值税率影响,其应付款项新增的金额还要进一步增多。

事实上,在查看中环海陆资产负债表时可看到,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公司应付款项仅新增了902万元、3871万元和1.03亿元,与理论新增金额相差甚远,分别存在2.89亿元、3.71亿元和5.04亿元的采购数据没有其他数据支撑,而这部分没有数据支撑的采购金额,还分别占同期采购总额的57%、57.5%和53.1%。

如此来看,中环海陆连续三年采购方面相关数据都对不上,这不得不令人疑问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了。而且,在此前《证券市场周刊》发表的文章中,在核算其营收数据时,也同样是近三年有近50%的营收缺乏数据支撑。营收和采购同样都是50%左右的偏差,如此情况就不得不令人怀疑这并非只是一个巧合,毕竟在往年被查获的公司中,有的在做账时为了虚增营收金额,往往也会同时把采购金额同比例放大,而中环海陆是否属于这个情况,需要公司更多的解释了。

附表 采购相关数据(单位:万元)

保荐机构民生证券突击入股

年内有4家被保荐公司撤回上市申请

结合此前文章,可以发现中环海陆不仅营收和采购方面数据存疑,且其核心科研能力是否符合其 “高端”属性同样让人打上问号的,若公司真的存在作者所分析的那些疑点,那么很显然,其保荐机构民生证券是需要负上责任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环海陆选择民生证券作为保荐机构是在2020年3月10日,而就在2020年2月24日时,民生证券旗下全资子公司——民生投资还受让了中环海陆2.86%的股权,这一突击入股举措让其与中环海陆有了更深的绑定。而对于此次突击入股,虽然公司和保荐机构民生证券都表示,“民生投资持有中环海陆股份符合证券公司直投的相关规定。”但中环海陆身上如此之多疑点若未来被证实,那么,民生证券是否也要负相关责任呢?

需要一提的是,就在2021年的2月,民生证券还曾连续撤回4家其保荐的公司的上市申请,其中包括了国人科技、湘园新材、时代凌宇、森泰股份。在这四家公司中,湘园新材和时代凌宇是因为被证监会在2021年1月31日抽中要检查信息披露质量和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而湘园新材在此前的监管问询函中,就因信息披露质量问题而被多次“点名”。

监管层专门在问询函中提到:“发行人应当诚实守信,依法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中介机构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保证相关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疑点在于,对于这些公司即将被抽查前撤回资料以及因“信披”而被点名情况,民生证券是否已经做到勤勉尽责了呢?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qzy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