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撤销蚂蚁集团科创板注册了

2021年04月18日 18:10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胡东辉

证券市场周刊 特约 | 胡东辉

反垄断的巨额罚单落在了阿里巴巴的头上,182亿元的罚款是全球第二高的罚单。虽说这与蚂蚁集团没有直接关系,但紧接着四部门再次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对蚂蚁集团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按照整改要求,蚂蚁集团的经营范围和业务模式都将发生重大改变。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蚂蚁集团在科创板还是暂缓发行上市,暂缓至今已有半年了,现在这个样子还符合科创板的定位吗?恐怕该有一个了断了。

蚂蚁集团不符合科创板定位

现在蚂蚁集团的科创板注册还是生效状态,只是暂缓发行上市。《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中国证监会作出注册决定后、发行人股票上市交易前,发现可能影响本次发行的重大事项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要求发行人暂缓或者暂停发行、上市;相关重大事项导致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可以撤销注册。该条第二款又规定:中国证监会撤销注册后,股票尚未发行的,发行人应当停止发行;股票已经发行尚未上市的,发行人应当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股票持有人。

蚂蚁集团并没有被撤销注册,但却采取了第二款的处理办法,因为当时蚂蚁集团的股票已经发行了,只是正好赶在了上市前夕被暂缓上市,这个处理办法本来适用的是被撤销注册的情况。暂缓发行上市,意味着还有可能恢复发行上市,但蚂蚁集团在科创板恢复发行上市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因为监管政策已经有了重大调整,蚂蚁集团必须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的不当链接也必须断开,必须持牌经营相关金融征信业务。这也就是说,蚂蚁集团要动的是大手术,公司经营范围和业务模式都将发生重大改变,将不再符合科创板的定位。

与其被撤销注册不如主动撤回

如果说,最初让蚂蚁集团暂缓上市是因为有些情况还不太明朗,那么经过四部门先后三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现在情况已经非常明朗了。另外,与蚂蚁集团经营和业务模式类似的某金融科技公司,此前也在科创板申请发行上市,但现在已经是终止审核状态。这说明,类似蚂蚁集团这样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经不符合科创板的定位。这样看来,蚂蚁集团继续“暂缓”发行上市已经没有意义了。“暂缓”发行上市让蚂蚁集团继续处于不确定状态,反而有可能束缚蚂蚁集团的整改计划,也让外界徒生无谓的猜测。

蚂蚁集团在科创板申报IPO时一路畅行,万千宠爱集一身,现在却要对它说再见,实际上就是一次自我否定,确实有点令人尴尬。但既然早晚都要撤销注册,晚撤销不如早撤销,这对大家都是一个解脱。当然,还有一个能避免各方尴尬的办法,就是蚂蚁集团主动撤回在科创板的IPO申请,过去已经过会但放弃IPO的也不乏先例,这应该是最好的办法。对蚂蚁集团来说,与其被撤销注册,不如自己主动撤回,面子上也好看一些。不管采取哪种办法,现在是时候对这一切做一个了断了,不应该再拖下去了,拖下去对谁都不好。

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或应庆幸

现在值得庆幸的是,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被叫停得正及时,如果再晚一步,蚂蚁集团就上市了。覆水难收,一旦上市,对蚂蚁集团的整改难免会投鼠忌器,将大大增加蚂蚁集团整改的难度。现在蚂蚁集团没上市,四部门就联合约谈了三次,可见整改之难。如果蚂蚁集团上市了,联合约谈的消息出一次,股价就会跌一次,都将引发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阵痛,这势必会对蚂蚁集团的整改计划产生掣肘。现在二级市场可以置身事外,投资者可以不受干扰,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当初蚂蚁集团退款时,很多中签者颇有微词。如果当初蚂蚁集团按期上市,中签蚂蚁集团的投资者是能赚到一些钱的,但对二级市场的接盘者来说,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巨亏,因为后面该发生的事一样会发生,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就必须为此买单了。现在为此买单的是谁呢?是那些本来会一夜暴富的蚂蚁集团的高管和捷足先登的机构投资者。其实他们也没有拿出真金实银来买单,他们损失的只是预期收入,只是少赚了而已。但他们少赚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就少亏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还不该庆幸吗?

(本文已刊发于4月17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