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玉根: 新能源车的最终走向是智能化,科技、消费目前依然是优秀赛道

2021年01月14日 09:01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刘增禄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 刘增禄

精彩观点:

电动车的方向最终是走向智能化的,而我们当前的智能化只是刚刚开始,智能化的未来爆发力和想象力显然是更高的。

科技、消费行业赛道化趋势大概是5~10年。

科技、消费的细分领域表现会出现变化,电动车产业链表现最强的从电池转为智能驾驶;消费中表现最强的从白酒转为乳制品、餐饮、超市等。

我国目前的政策是住房不炒,加之银行之前的P2P、信托等在资管新规的背景下也被逐渐取消,未来居民的财富无疑会逐渐流入权益市场,未来权益市场收益会明显高于房市。

预计港股2021年的利润增速也会在15%以上,随着港股的利润增长必然会带动港股的估值修复行情。

1月11日,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在线上和投资者进行了直播分享。对于投资者关心的新能源汽车板块是否已经高估;科技、消费领域的未来趋势机会;港股的前瞻思考和大类资产配置等问题给予了详尽解答。荀玉根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增长空间和趋势非常好,但未来更多的表现会从电池转向智能化。市场高度关注的科技、消费依然是优质的赛道,但细分领域的表现也有所转变。同时,随着企业利润的增长,预期2021年的港股估值修复行情强劲,A/H股溢价最终会通过港股的补涨而抹平。

以下是直播内容实录精编:

新能源汽车的重点会从电池转向智能化

对于新能源汽车板块,目前大家的观点是有些恐高的,毕竟很多公司股价涨得很多了,担心是不是透支了未来,包括近期也有一些相关的新闻事件在扰动。但我认为,选择某一个行业,关键是看这个行业的趋势前景。中国的汽油车保有量在3亿辆以上,销售大概每年在3000万辆左右,新能源车最近两年的每年销售只有120万辆左右,2021年大概会在180万辆~200万辆之间,占整个传统车的比例还很低,所以从这个因素来看,新能源车整个产业的增长空间和增长趋势还是非常好的。

如何挑选子行业和具体标的,最主要的还是考虑性价比。首先我们要选对赛道和行业,然后再去讨论它的性价比高低,我们既要对未来的销售资本做判断,又要跟现在的股价做对比。目前,在整个电动车行业中,我们更看好智能化,因为与电池相关的一些行业的基本面已经被市场了解的比较透彻了,股价和估值已经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动车销量增加,保有量上升后,电动车的方向最终是走向智能化的,而我们当前的智能化只是刚刚开始,智能化的未来爆发力和想象力显然是更高的。2021年,我们会把重点更多地放在电动车智能化领域。

科技、消费目前依然是优秀的赛道

对于消费和科技的结构性行情,我们在做中国资本市场研究的时候,是有很好的可以对比的样本,比如美国、日本。美国、日本的经济相对更发达,而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逐渐向美国靠拢,我们的经济也会从发展中走向发达,同时产业结构慢慢升级,所以看看别人的路是怎么走的,会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当然,这里说的回顾历史也是做一个比较参考,并非说历史会完全重复。马克·吐温讲过,历史的过程大致相似,但细节不同。我们在做比较的时候也不能过于刻板,变化节奏可能略有差异,但规律是相似的。我们参考美国的历史,七十年代开始,产业结构转型逐渐明显,八十年代后,居民的消费需求、产业升级需求开始加大,加上美国当时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扶持科技,比尔·盖茨、乔布斯都是那个年代从大学退学开始创业的,原因就是因为政策给予了很好的支持,所以出现了创业浪潮。

同时,美国当年做了很多金融改革,如成立纳斯达克市场、实施注册制,从人们的养老金中分钱进入资本市场,并非大家自己炒股,而是养老金有人帮你去做投资管理,如此一来,一方面好公司不断IPO上市,另一方面资金进来形成良性循环,最终美国出现了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这与当时的宏观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均息息相关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政策,才促进了美国的这些产业持续发展。

回到当前的中国,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近几年的各项政策与美国之前很像。从宏观来看,我们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把传统行业产能控制住,然后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了科技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机构往此方向偏移,并且A股开始试点注册制,从科创板到创业板,今年会慢慢向主板推广,这就是我们的金融制度改革。我们相信,随着这些制度的改革,中国也会出现类似美国八九十年代出现的情景,这些产业的发展不是短期的事情,而是会持续很多年。我们判断,科技、消费这些行业,它们的赛道化趋势大概是5~10年。

我们做过统计,美国九十年代出现的10倍股,有约72%来自科技和消费,且这种牛股出现在科技、消费领域的现象持续了很多年。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这种行业机构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更长,好的赛道应该依然在这些领域里面。

消费、科技的细分领域表现会有所变化

2021年,我们尚无从知晓市场究竟会如何演绎,但通过一些重要指标也可以有所了解。股票市场本身就是未来的代表,是基本面的领先指标。我们知道金融学有一个很典型的模型叫DDM定价模型,决定股价的变量大概有三个维度,第一是无风险利率,我们可以把它看为资金面;第二是企业的利润增长,我们把它看做基本面;第三是市场,我们叫风险溢价,也可以说是情绪面。我们曾在2019年初提出A股会走三年牛市,并且说市场可能会分三个阶段,其实就是从这三个变量展开分析的。大家可以简单回顾一下,2019年市场上涨主要就是靠第一个变量——资金面。2020年,资金面继续提供了正贡献,但贡献率较2019年减少,但期间又多了一个新的变量——基本面,2020年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速开始回升,由此形成了资金面和基本面的双轮驱动。2021年,目前分析声音已经很多,大家最主要的担心是2021年的资金面会弱于2020年,如果用10年期国债利率来衡量,这个指标大概率会往上走,所以会产生负能量。但我们对2021年的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除了这个指标,另外两个指标都是正面的。我们对企业基本面进行了分析,2021年的利润增速会优于2020年,大概会在15%左右甚至接近20%。同时,市场投资者的情绪是跟着市场节奏慢慢变化的,因为2019年、2020年的赚钱效应,大家的信心会更足,投资者情绪会升温,所以情绪面也会产生正影响。

另外,场外资金还会不断入场,目前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结构中,房地产的比例极高接近60%,整个股票和基金的配置比重只有2%左右,而美国的居民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则高达34%。日本和德国这些比较保守和严谨的民族,他们的股票、基金配置比重也在10%左右。我国目前的政策是住房不炒,加之银行之前的P2P、信托等在资管新规的背景下也被逐渐取消,未来居民的财富无疑会逐渐流入权益市场,从而推动整个市场上行,所以我们判断,2021年的A股市场仍会是有比较好的机会。

具体到投资,其实近期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机构抱团会不会改变。因为2020年科技、电动车、光伏、白酒等板块大幅上涨,目前大家都在担心抱团股会不会散掉。对此我是这么认为的,首先,谈到投资机会我们最主要的就是看产业的背景,我们认为科技、消费这个趋势暂时还不会出现大问题。其实回顾历史也可以看到,一轮牛市下来,分化如何收敛?并非是牛市后期落后梯队的补涨,而是通过下一轮熊市下跌时,涨幅居前的标的最终会回调。但如果我们判断2021年依然是牛市、继续看涨,我们认为依然会是这些赛道的表现更好,只是细分领域会有所变化。比如电动车产业链表现最强的会从电池转变为智能驾驶,消费中表现最强的从白酒转变为乳制品、餐饮、超市等,随着普通百姓收入的提高,需求会不断提升,大众消费品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子行业会有一些结构上的变化。

2021年的港股估值修复行情非常值得关注

除了A股,我们认为2021年港股的机会也很大。我们分析港股时,可以把它与A股对比来看,有一个指数叫A/H溢价。和历史数据对比,目前A/H的溢价率已经达到了2015年年中的高点。2015年的高溢价确实是因为当时的A股过热所致,最终通过A股的下跌,收敛了A/H的溢价。但此次的高溢价却并非是由于A股得太多了,而是港股跌得太多了。我们统计在A、H两地上市的公司,可以发现A股的整体估值并不贵,主要是港股太便宜,所以从A/H溢价均值回归的角度来看,大概率会下降,这种下降我们认为更大可能是通过港股的补涨来抹平差距。

其实港股的走势与基本面关系很强,香港市场较A股的成立时间更长,机构投资者比例更高,如果公布的基本面数据强市场就会跟涨。2020年,香港市场上市公司基本面表现和A股类似都比较弱,根据历史上A股、港股的利润增速对比关系分析,预计港股2021年的利润增速也会在15%以上,因港股的估值非常低,所以随着港股的利润增长必然会带动港股的估值修复行情。2021年的港股市场是非常值得被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尤其是一些被低估的板块。

未来权益市场收益会明显高于房市

近期市场还有一个比较热的问题,就是一些地方的房子又出现了一些躁动,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有部分出现了下降,有观点认为会加大A股的市场风险。这其实是一个大类资产配置的问题,即买房子还是买股票或者买债,是相对较长时间的投资考虑。如果从大的市场配置角度来讲,这不是以一两个季度来考虑的问题,而是需要以一两年甚至三年来考虑的问题。比如你买房了,不会今年买明年就卖,它的交易环节很多,流动性很小,所以我们在做大类资产配置的时候会用很长时间去看。我们以美国为例,如果拉长时间来看,你会发现它们的股票收益率是大幅跑赢房地产市场的,当前也有某个阶段房地产是跑赢股票市场的,但从上百年的历史来统计,更长的时间是股市跑赢房地产市场的。

股市和房市是很多普通百姓最关注的两个投资领域,要如何去抉择这两个领域,我觉得股和房之间的对比关系关键取决于产业结构,如果国家的产业结构发展重点在于工业,这些产业跟城镇化和工业相关,这时往往房地产会占优一些。而如果一个国家经济体发展主要是科技消费行业的时候,相比而言,股票类资产或股权类资产会相对更占优一些。从这个视角来讲,我认为过去20年在中国买房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大家的财富差距主要取决于买了几套房,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买了几套房。而从未来10年我们中国的居民财富结构来讲,则取决于你的权益资产配置了多少,这是产业结构变化而来的。这里我也要补充一下,对于买房和买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资产情况来分析,大类资产配置并没有标准的答案。这就像跑步,有人跑10公里配速4分半,有人配速5分钟,有人配速7分钟,配速是需要符合自己的身体状况的。所以配置股票或房地产的比例是多少也是跟家庭财务状况和年龄结构相关的,年轻人可以权益的配比多一些,长期来讲权益收益率会更高。年纪大一些需要更稳定的生活,这时候的投资也就需要更稳健一些。

(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