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天边”的慢慢变富

2020年08月03日 08:59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杭州 裴铁军

2000年的一天,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给巴菲特打电话问:“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你是全世界最富有的投资人,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

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慢慢地变富。多么平淡简单的一句话!

为什么它是如此简单,却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做不到?为什么它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

简单的复利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巴菲特成功投资的原理,毫无疑问,那就是复利。复利,被爱因斯坦称为宇宙间最大的能量和世界第八大奇迹。

复利很简单,只有二个要素:一是收益率,二是时间。但是,一旦将二者进行乘叠,那不可思议的裂变效应,就会迸涌出不可思量的财富。

巴菲特的做法也很简单:放弃追逐暴利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大智若愚地转向于至简的时间。在实践中,他只是把年化收益率维持在能够合理实现的20%左右,剩下的交给了默默无闻的时间。

令人惊叹的是,时间的复利给巴菲特带来了举世无双的投资回报,也把他推向了至高无上的投资神坛。

在复利的收益率和时间的二要素中,巴菲特为何不去选择让人心花怒放的高收益率,而去坚守令人乏味的时间?这恰恰是他的高明之处:他看透看穿了短期暴利的虚妄。在巴菲特的心里,追逐短期暴利,不仅仅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更为要命的是,它是一场注定灭亡的劫难。

所以,复利二要素的要害并不在于高不可及的收益率,而只在于时间。

管理学里有个“大树理论”,是这样论述时间的。对于股市投资而言,它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大树说:绝对没有一棵大树是树苗种下去,马上就变成大树,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今日的枝繁叶茂绝非仅是昨日的所为,一定是随着时间,不断得到积累。”

时间,这无可名状的浑全之朴,在投资市场中,却成了财富积聚的众妙之门。真如老子《道德经》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至简的复利,亦是如此。因此,在股票投资中,只要能保持稳健的收益率,其余就让时间去发挥其自身的巨大威力,真正实现慢慢地变富。

人的非理性

与巴菲特相反,大多数的投资者,惊羡暴利表面的浮华,无视暴涨背后的危险,在人性贪婪的驱使下,沉溺于“市场先生”的表演,在追涨杀跌的狂欢中,不知不觉地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些追涨杀跌的投资者中,不乏智力超群的聪明人,最著名的莫过于那位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基思•斯坦诺维奇在《超越智商》中研究指出,尽管很多人具有足够智力,但却缺乏理性思考和行动能力。而一些高智力的聪明人,在股票市场中往往行事愚蠢。作者将这种行为定义为“理性障碍”。

作者研究分析认为,这种“理性障碍”一方面源自于动物进化过程中遗留的遗传基因,另一方面来自于知识自负路径下思维定式所形成的认知错误。比如,过度自信、对随机事件的过度反应以及短视损失厌恶(myopic loss aversion)。其实,坚守复利、去慢慢变富,并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它考验的不是智力,而是理性;需要的不是聪明,而是自控力。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指出,在人类大脑中存在着两个自我,一个自我任意妄为、及时行乐;另一个自我则克服冲动、深谋远虑。自控力的关键就是理解这些不同的自我。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

关于人的非理性,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指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恐惧、喜爱和憎恨等人类的这些情感,是导致人们失去理智,继而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人的决策并非都是理性的,其对风险的态度和行为经常会偏离传统经济理论的最优行为模式假设。

正因如此,巴菲特多次强调:投资者的最大问题甚至是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市场,而是他们自己。相比“快富”,巴菲特的慢慢变富不仅仅符合财富积累的规律,最为重要的是,它规避了人性冲动、情绪等非理性弱点的陷阱。

因此,可以说克服人性的非理性弱点是迈向成功投资的第一步。我们在股票市场中惟一能做的,就是尽快彻底放弃追逐暴利的幻想。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