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IPO红利临近 投资者可借路公募分享打新收益

2020年07月20日 09:34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特约 王骅

证券市场周刊 特约 王骅

本周共有29只可申购新股,是今年以来新股IPO数量最多的一周;上市新股的赚钱效应同样显著,回归A股的中芯国际首日高开245.96%。值得注意的是,4只公募也通过战略配售、打新的形式开始了投资新三板的破冰。但目前仅有少数基金能够参与新三板精选层,未来打新的机遇主要集中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近期各家基金公司也在产品设计等方面积极备战,对于基民来说,如何挑选产品参与新一轮打新呢?

打新收益更加平稳

去年盛况较难重现

创业板在制度设计上向科创板靠拢,整体体现为向公募等机构投资者倾斜:未来创业板注册制推出后,新股上市后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竞价交易涨跌幅也从10%上调至20%;公募、社保等五类组成的A类投资者成为网下配售的主体,A类投资者在创业板的获配比例较改革前明显提高;类比科创板,创业板实行注册制后,每只新股的A类账户获配绝对收益将达到原有核准制的8倍以上。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板,首批上市25只个股首日平均上涨139.55%,这也让提前布局打新的基金当日净值大幅上涨,例如金信智能中国2025涨幅为9.45%。这些基金从一开始就走“低波动底仓+科创板打新”策略,仍以该基金为例,其资产配置几乎为抹平底仓波动服务,股票资产稍高于6000万市值门槛且重仓股中银行股占据九席。

但是作为已有800多家上市公司的创业板,更大的可能是创业板和当前科创板一样保持相对稳定的上市节奏,去年打新基金收益爆发较难重现。不过,5月以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平稳增加,26只新股首日平均涨幅262.01%,对于打新基金来说,在外部环境未发生较大变化的前提下,配售收益大概率可以得以延续。

打新收益难成主角

优选规模较小持仓均衡的基金

科创板开板以来,上市的126家公司首日平均涨幅约161.81%,高额的打新收益也让绝大部分公募积极参与了新股报价。不过,报价机制一方面引导公募等机构投资者加大对公司基本面研究,从而提供合理报价;另一方面,其也导致了机构间中签情况的分化。

截至7月15日,年内已经出炉了140只科创板个股的公募中签情况,国联安等8家公司参与了全部股票的初步询价,其中前海联合基金旗下的8只基金共参与询价732次,总体入围率达90.85%;华宝、国联安、宝盈在保证20只以上基金参与打新的同时,也都获得了80%以上的入围率。

从单只产品看,国联安小盘精选是获配科创板股票最多的基金,数量达到135只,国富弹性市值等4只基金分别获配132只紧随其后。不过,从收益表现来看,中签数量多并非意味基金收益一定好,该基金今年以来上涨26.55%,排名同类中后一方面基金规模已经达到8.09亿,打新收益已被大大摊薄;另一方面,基金投资策略较为分散,地产以及下游装饰、药品流通、工程机械、食品等板块均有涉及。从7月15日的净值数据看,该基金虽然获配了埃夫特和君实生物两只新股,且首日涨幅分别达到387.87%和172.07%,但在当日分化的行情下,基金仅取得0.39%的上涨。

在基金公布获配新股至新股上市之间有段时间,理论上可以筛选打新获配数量较高的基金,在新股上市之前申购;但当下新股大都分散化发行,对整体收益影响最大的还是基金底仓的表现,打新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挑选基金时,建议从以下几个维度作为参考,第一,国联安、融通、华宝等公司从科创板创设以来持续打新,不管是参与打新的基金数量还是最后打中新股的入围率都比较可观,创业板注册制相似的打新模式下这类机构的定价能力仍然值得关注;第二,基金的规模直接影响打新效果,预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2亿规模产品即可顶格申购包括创业板和科创板在内的大部分新股,如果打新基金的规模继续增加,那么单只新股的打新贡献则会边际减少,建议关注二季报披露的基金规模;第三,基金底仓的投资策略也需要关注,为了控制股票资产波动,基金通常会选择一些高股息、滞胀的品种进行配置;但实际上更多基金仅将打新作为增厚收益的手段,其将更考验基金经理的股票投资管理能力。

对于现阶段此类产品选择,建议优选长期中签稳定的基金公司以及规模较小、投资策略清晰的产品。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