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二季报超前点映,先锋、英大基金揽入券商龙头抱紧科技标的

2020年07月15日 13:18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曹井雪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 曹井雪

2020年公募基金二季报虽然还没有进入集中披露期,但是也有个别基金公司心急率先披露了二季报。截至7月13日,中银、先锋以及英大基金旗下的部分产品二季报率先亮相:上市公司财报披露时“靓女先嫁”的情况,在基金公司季报披露时似乎依然适用。根据Wind数据,上述3家基金公司已披露二季报基金的总规模均较一季度末出现了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银基金目前只披露了固收类基金的二季报,因此本文主要以英大基金和先锋基金为例来探讨它们旗下权益类产品二季度规模和重仓股的变化,梳理出权益爆款时代小基金公司旗下权益产品的“生存之道”。

重仓股青睐券商龙头和科技股

基金的持仓情况一直是二季报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根据三家公司的二季报披露情况,《证券市场周刊》作者发现,中银基金旗下只有部分固收类产品发布了二季报,而英大和先锋已有权益类基金发布了二季报。就已公布的权益类基金的持仓来看,目前包括中信证券、伊利股份、立讯精密和中国平安同时被英大基金和先锋基金青睐,例如先锋旗下的先锋聚元在当季新进重仓了中信证券,建仓2.74万股。

从整体数据上看,英大基金和先锋基金似乎对性价比较高的中信证券和伊利股份更为重视。但具体看来,它们各自的调仓情况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中先锋聚元的调仓是将此前已经大幅上涨的标的调出,转而投入估值较低的金融、地产等板块。例如在一季度涨幅已经超过了50%的第一大重仓股凯伦股份和第二大重仓股锦浪科技,二季度它们的位置分别由中信证券和中国平安接替。

而英大领先回报的情况则恰恰相反,该基金一季度持有的招商银行、保利地产、中信证券和中国太保等金融地产股,可能由于上半年股价表现较弱的原因,被该基金调出了重仓股,转而在二季度重仓了前期涨幅较高的立讯精密、中兴通讯、宁德时代等通信、电子、计算机等科技股,紧跟市场趋势。

此外,英大策略优势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况。相比于先锋聚元和英大领先回报,该基金在二季度的调仓幅度并不算大,一、二季度末有6只重仓股重合,不仅包括中信证券、东方财富等金融股,而且也有中直股份等军工股。

下半年以来,市场的热点逐渐转移到了金融地产股上,同时电子科技板块依旧维持强势;因此,上述三只基金下半年以来的净值尚且能够让人满意:截至7月13日收盘,先锋聚元、英大领先回报和英大策略优势下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4.34%、36.4%和29.5%。

二季度固收产品齐发力

除了调仓情况外,基金的规模变化也颇受关注。而从已发季报的权益类基金情况来看,英大和先锋旗下的权益产品规模依旧迷你。

首先聚焦英大基金,公司旗下共有10只基金,目前除了英大灵活配置和英大睿鑫外,公司旗下的其他8只基金均发布了二季报。其中二季度新成立的债基英大安惠纯债在二季度末的规模约有100.75亿元,即使不将尚未发财报的英大灵活配置和英大睿鑫的规模统计在内,英大基金二季度末的规模也较一季度末增加了约135.61亿元。

天天基金网显示,英大基金成立于2012年8月,已经披露二季报基金的总规模达到约226.39亿元,已经创下了该基金成立以来的规模新高。

其次,从先锋基金披露的情况来看,公司虽然只有3只产品披露了二季报,但其中先锋聚优和先锋聚元都是主动权益类产品,它们二季度末的规模分别为1078万元和1073万元,较一季度末的规模增长了544万元和683万元,而它们二季度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1.5%和18.47%。

先锋基金权益类产品规模增长不明显的原因,首先可能在于二季度基金净值增长率排名不算靠前,例如先锋聚优,二季度21.5%的净值增长率仅在1915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627位。其次,随着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显著,大型基金公司的产品也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尤其是新发基金频出爆款,相比之下,先锋基金旗下产品的竞争力“尚不入流”。

三季度A股市场或迎来真正的投资机遇

虽然调仓和规模情况有所不同,不过在二季报中,基金经理对三季度股票市场的预判都一致乐观。先锋聚优的基金经理杨帅表示:“展望未来,前期货币和财政政策放松将继续带来边际上的改善,国内宏观经济的韧性仍较强,减税降费、改革等各项措施相继落地,宏观经济在经历疫情冲击后在三季度将继续迎来改善,重回正增长。”

先锋聚元的基金经理孙欣炎也同样表示:“A股市场,三季度市场风格可能渐趋均衡。目前A股市场整体具有底部支撑,下半年企业盈利有望缓慢修复,资本市场改革提速有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整体市场流动性有一定保障;但行业估值结构差异过大给后续市场运行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三季度市场风格预计将更趋均衡,传统行业龙头具有估值修复机会。”

他在季报中表示,二季度末消费板块估值接近历史极值,但未到极端水平,中信金融指数相对上证综指的PE估值之比为0.59,接近2013年以来的最低点0.54;消费指数相对上证综指的PE估值之比为2.2,也接近2013年以来的最高点2.7,因金融和消费板块估值均未到极端水平,7月中报季消费板块业绩确定性较高,可能仍对消费风格有一定支撑,但往后看,金融板块开始具备明显的配置价值,结合3月份至今反弹涨幅来看,消费者服务、食品饮料、医药估值提升更为明显,家电、汽车、通信、计算机及地产、银行非银可能有补涨机会。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非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zym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