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吴明:不轻易言底 洗牌后的美股将再迎下一个十年牛市

2020年07月08日 13:18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本刊记者 李健、谢长艳、林伟萍、何艳、李壮

到现在仍然看不到市场的“底”在哪里,所以,我们必须对市场保持足够的敬畏,这是我对这场危机最深刻的认知。

我是一名职业投资人,现居美国洛杉矶,主要投资美股。最近美股大跌,我的投资也出现一些回撤,不过,由于我在3月初就进行了减仓,加上此前积累了较大涨幅,目前我的仓位仍有不少盈余。我认为,美股经过这轮“大失血”后,将迎来黄金十年机遇期。不过目前,仍看不到市场的“底”在哪里。我保留了70%的现金,正在等待再次入场的时机。

我在2008年入市A股,当时指数刚刚从最高位跌下来,我有点无知无畏,一头冲进去,以为可以“抄底”,结果市场一路下探。而且,当时我并没有做好准备,沉迷于杂七杂八的数浪、短线技术指标。到2010年时,我的重仓股下跌了40%左右,损失惨重,之后我选择空仓两年。

这两年的时间,我学习了巴菲特、芒格的价值投资理论以及以费雪为代表的成长股理论,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此时才算真正“入门”。2012年重新入市,买了三只股票,算是比较集中的投资,而且都是基本面非常良好的成长股,由于担心心理素质不过关,买完以后三年半的时间我都没有再看股价,而只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变化,主要就是读财报、季报。一直到2015年2月,我才卖出。接着2015年7、8月就发生了股灾,所以我算是躲过了一轮大跌。

我回头把自己的股票池复盘了一下,刚买入不久确实下跌了差不多30%,但很快就涨回去了,总的仓位从最低点到最高点上涨了13倍,而我卖出时的总收益是7倍,算是挽回了之前的损失,而且还剩下几倍盈利。

2012年时我移民到了美国,希望自己能更贴近当地生活,熟悉美国的资本市场,所以我开始学习美股,并为以后进行投资做好准备。2015年我从A股撤出以后就正式进行美股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并完善自己的投资风格,总结起来就是,选择处于成长期中早期的成长股标的,并用价值投资审慎的眼光审视,进行中长线投资。

此外,从一开始投资美股,我就比较聚焦,集中在信息技术/软件和医疗这两大领域。而医疗类我基本会先把医药股排除掉,因为太难看懂,只做自己能够弄明白的,在非常便宜的价位买入,然后长期持有。相比之下,A股牛短熊长,而美股刚好相反,所以相对更适合进行长期投资,而且长期投资的标的也会多一些。

这几年投资美股,我充分享受到了美股牛市的“红利”,每年的回报率基本上都在30%以上,一直到2020年,年初市场表现都还不错。但从2月下旬开始,市场大跌,我的持仓也出现较大回撤,在对市场做出判断后,我认为这将不会是一次微调,所以3月初进行了减仓和对冲。目前我的仓位非常轻,在30%以内,而且还是以比较能抵抗疫情的股票为主,到现在保留的仓位仍有所盈利。

从2008年入市到现在,我经历了A股的几轮牛熊转换,最后“功成身退”,而美股的这轮熊市,不仅仅在经济、股市上造成影响,而且也在全面影响人们的生活,比如我家小孩现在就必须在家,没办法上学。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我提前做好了准备,在疫情对美股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之前,才果断地进行了减仓和对冲。

美股十年牛市积累了一些泡沫,并不算太重,借此次疫情的机会,有可能对泡沫进行比较彻底的出清。这样的话,这次经济危机筑底以后,美股有望再次迎来十年一遇的机会。当前我留有70%左右的现金,在疫情和市场恐慌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我肯定还会重仓进入。

不过,虽然我早就想到了十年牛市随时可能终结,也做好了准备,并且认为整体调整20%-25%也就差不多,延续几个月,一两年都有可能,但没想到会以如此惨烈、快速的方式深度出清。这是全球都避免不了的经济危机,到现在仍然看不到市场的“底”在哪里,所以,我们必须对市场保持足够的敬畏,这是我对这场危机最深刻的认知。

当下,作为投资人,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存好实力,确保在这次股灾里不要受伤太重。如果能活下来,股灾过后,美股将迎来非常难得的投资机遇。■

(作者系Pacasia  Consulting.Inc CEO)


责任编辑:zhangjing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红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红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红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