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权益时代的不和谐音符 昔日发起式基金或面临“生死劫”

2020年06月29日 09:32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本刊记者 曹井雪

权益基金超速发展的时代,曾经小众化的发起式基金逐渐普及,但是三年前成立的那批产品如今规模分化,正迎来生与死的大考。

据《证券市场周刊》作者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4只发起式基金清盘。根据基金契约中的约定,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若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自动终止,同时不得通过召开持有人大会的方式来延续。

同时,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7年时曾集中发行成立了一批发起式基金,而今年它们的三年大考期限也来临。但是从此前基金一季报的数据来看,在现存的发起式基金中,仍有37只产品在一季度末的规模没能达到2亿元的约定线;其中,更有23只产品的规模甚至还低于5000万元。

接受《证券市场周刊》作者采访时,格上财富基金分析师张婷指出,目前发起式基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基金成立的规模门槛较低,但退出的机制较为严格,好发但不好做;2)虽然发起式基金将基金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进行捆绑,但多数基金最终的业绩未达预期,很多基金经理由于利益捆绑,在操作上会趋于保守,从而业绩表现不亮眼。

头部产品公司受热捧 债券、QDII受冷遇

年内发起式基金募集“两极分化”

首先看新品的发行数量,年内发起式基金的发行热度还在增加: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三年,内地二级市场上分别有100只、190只和202只发起式基金成立;而截至6月23日,年内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已经达到了116只。

再从募集规模来看,发起式基金不止是小基金的狂欢,更是产生了许多爆款产品。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以来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募集金额过百亿的就有8只。聚焦今年以来,近期建信中债湖北省地方债的募集规模最高,6月中旬成立时的募集规模就达到了71.47亿元;此外,年内权益类发起式新品中也有准爆款产品出炉。

作为一类宽进严出的产品,原本基金公司设立发起式基金的初衷是预估产品突破2亿的成立门槛有困难,走发起式的方式先确保产品能够出生再说。但是权益类公募走红的年代,发起式新品中也屡屡出现爆款,背后的逻辑或许就发生了改变。

对此,知名基金分析师常玏表示:“发起式基金的审批是走特殊通道的,比正常渠道审批会容易、速度也会更快;基金赶在市场热度没结束时就可以发行了,这样可以吸引更多资金。此外,发起式基金还可以批量批复,也吸引了大基金公司集中发行产品,当前在头部基金公司的权益类产品中更容易出现爆款。”

对比来看,其他类型公募的发起式产品则似乎受到冷遇。首先看发起式债券型产品,例如金信民达纯债在今年6月11日成立,其所属的金信基金成立于2015年,今年一季度末的资产规模只有26.8亿份,在140家基金公司中排在第114位。从成立公告看,该基金以1010万份的募集成绩刚刚跨过发起式基金的门槛,但是如此袖珍的规模,给基金运作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再看QDII类的基金产品,例如5月底成立的天弘中证中美互联网,公告显示最终的募集成绩只有1002万元。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基金管理人认购的1000万元外,该基金被投资者认购的金额只有2万元而已。募集业绩不佳的原因林林总总,其中包括了战疫时代海外市场风高浪急的因素,当然某种程度上也和公司固有的QDII基金业绩不佳有关。具体说来,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旗下存续的两只QDII基金合计规模只有1.75亿元。

宽进严出秋后算账

发起式基金年内集中过考

而在宽松的成立条件下,发起式基金募集失败的情况较为罕见。不过《证券市场周刊》作者发现,内地公募迄今已有9起发起式基金募集失败的案例。查阅基金彼时的公告,无一例外,作者发现它们均是由于不满足基金备案条件才导致的 募集失败。

具体说来,最新的一例是在去年发行的凯石秦纯债三个月定开,公告称截至募集期届满,该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因此基金合同未能生效。

相比看似容易满足的募集成立,发起式基金的三年大考可谓是一道鬼门关了。究其原因,毕竟当发起式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的条件看似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门槛,“批量出生、批量淘汰”看似是这类产品逃不掉的宿命。

以今年的情况为例,目前已经清盘的发起式基金有南方高元、广发中证全指工业ETF联接、南方安享绝对收益和中融量化小盘,它们虽然隶属于不同的基金类型,不过在今年一季度末,它们的规模均不足2亿元,触发了发起式基金清盘的红线。《证券市场周刊》作者统计它们的成立日发现,除了南方安享绝对收益成立于2016年外,其他3只产品均成立在2017年。

同时,由于3年约定期限的来临,2017年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则面临着规模的大考。据《证券市场周刊》作者统计,2017年是发起式产品成立的大年;将当年各种类型的发起式产品汇总,在2017年共有118只发起式基金成立,而这部分产品中,在今年一季度末,规模不足2亿元的产品数量有37只。具体审视这37只产品,其中23只是主动权益类产品。

聚焦其中的主动权益类产品,《证券市场周刊》作者发现,这其中也不乏今年大热的医药、科技概念基金。例如银华医疗健康量化,虽然该基金的净值随着医药板块年内走强而突飞猛进,截至6月23日收盘,今年以来产品的净值增长率已经达到47.05%,在同类产品中位列前茅。但让人不解的是,根据该基金一季报,产品在一季度末规模仅为3064万元,远低于2亿元的约定清盘线。

究其原因,《证券市场周刊》作者发现,该基金自成立以来规模一直处于迷你的状态。根据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其成立之初的募集总份额为3373万份,其中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认购了1000万份,占比约30%。而该基金在成立后各季度末的规模也均低于3000万元。

那么,产品规模与业绩不匹配或许只能从基金经理的身上寻找原因了。Wind数据显示,自产品成立以来,基金经理的职务一直由马君担任,但是此前她更多地是掌管包括ETF、量化等被动型的指数产品,这类产品业绩的好坏更多取决于对标的指数或量化模型,或许有基于此,投资者对于这类产品心存芥蒂。

风险与利益很难对等

发起式基金亟待纠偏

发起式基金在内地走过了一段弯路,面对着三年一次的规模大考,或许到了给产品纠偏的时刻了。

从字面上理解,发起式产品由于需要基金管理人认购这一特点,似乎导致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风险和收益一致对等,这本来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激励基金管理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进一步对基金业绩有更高的追求,但实际的效果或许与设立发起式的初衷南辕北辙。

更让人不解的是,据《证券市场周刊》作者统计,国内的发起式产品中,目前固收类和被动型产品的数量较多,这似乎与设立发起式基金原本想对基金经理的激励作用相互矛盾。根据Wind数据,目前国内市场上现存的发起式基金共有827只,其中固收类发起式产品多达434只,占比过半;被动指数型产品的数量为151只,主动权益类发起式基金的数量只有197只。

截至6月23日,从2012年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来看,国金国鑫的回报率最高为285.39%,不过这一成绩在2941只Wind同类基金中仅排在951位。此外,仍有19只主动权益类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的回报率还为负。

对于业内主流的发起式不适用于指数和固收类产品的观点,常玏则观点相反:“如果一家基金公司有计划集中发行多只指数型产品,那么很有可能会选择以发起式基金的方式来成立产品。同时,发起式基金较快的审批速度对发行固收产品同样有吸引力。”

不过,发起式基金中的种种乱象着实不容忽视,《证券市场周刊》作者了解到,不在少数的发起式基金实际为机构定制化产品,其中最好的证据就是单一持有人持基比例过高。部分亏损的发起式基金表面看似也套牢了公司从业人员,但实际他们另有招数将亏损抹平,往往最终吃亏的只有基民散户而已。规模大考之际,或许该是监管出手规范发起式基金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