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科技医药导致业绩不佳 浙商基金权益类投资暂无人擎旗

2020年05月25日 08:59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本刊记者 张桔

权益类基金发展提速前行的时代,内地的公募基金公司实力规模发生了新的变化,公募行业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在一季度公募整体规模提升并逼近18万亿的当下,相比绝大多数基金公司规模的显著提升,浙商基金却出现了规模和排名同时下降。

Wind资讯数据显示,浙商基金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约为248.1亿份,这一水平在内地的140家基金公司中排在第75位;对比上一季度,浙商基金的管理规模下降了约17.6亿份,排名下降7位。究其原因,权益类投资实力偏弱是其中重要一环。仅就产品的规模来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公司合计的9只权益类基金中,仅有浙商沪港深精选一只的规模突破了10亿大关。从产品今年的业绩看,公司几乎没有一只能够拿得出手的主动权益基金,2020年唯一收益率突破两位数的产品还是量化型的浙商大数据智选消费。

对此,接受《证券市场周刊》作者书面采访时,济安金信基金分析师程颖指出,浙商基金的规模严重依赖机构资金。例如成立于2016年12月的货基浙商日添金首募规模2.01亿元,2017年一季度末规模曾暴涨至453.53亿元。同期,浙商惠享纯债等多只债基也规模大增,直接助推公司规模突破600亿元。上述产品2017年中报数据显示,浙商日添金B份额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比例为100%,其余多只债基及混基的机构持有比例也均超99%。随着2017年3月委外新规出炉后,委外业务的全面收紧使得浙商的规模在逐年缩水。

权益类产品或面临“生存危机”

与内地多数排名中下游的基金公司相似,浙商基金也是一家债强股弱的公司。Wind显示,公司目前现有15只债基和2只货基,合计规模约为206.8亿元,大约占据公司五分之四的规模,而公司的6只混基和3只股基,合计的规模仅约为44.68亿元,股债跷跷板严重倾斜。

就权益类基金来看,浙商基金自去年10月以来就没有发行过权益类产品。在公募行业逐渐将重心移至权益类产品的潮流下,浙商基金却在逆潮流而行。Wind数据显示,2019年11月以来,浙商基金连续发行成立了6只债券型基金来提升公司管理规模,而无一只权益类基金产品。然而事与愿违,在几只新问世的债基中,规模最大的一只也不过2.82亿元。

在浙商基金旗下的9只权益类基金产品中,仅浙商沪港深精选1只产品规模突破了10亿,而浙商巨潮策略则已进入清算阶段,除去被动指基的股票型基金外,目前混基中成立时间最长的一只产品是浙商聚潮产业成长,成立初期时规模约为12.71亿元,但在经历9年的股海浮沉后,今年一季度末的份额仅剩下不到两个亿。从浙商聚潮产业成长连续多个季度的重仓股来看,现任基金经理的重仓思路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好。今年一季度,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对白电、建材、汽车、银行、地产等多个板块均有所布局,从实际效果看,这种偏均衡化的投资思路对基金组合的净值贡献帮助并不大,截至最新收盘,年内收益仍为负。

在浙商聚潮新思维身上,从一季报中基金经理的表述来看,该基金的两位掌门的趋势性判断存在着明显的失误:“年初我们判断宏观经济有望逐步上行,因此增配汽车和地产。同时我们维持了在电子和医药方面的配置, 并在电子板块局部过热的情况下减持了部分电子行业的持仓。”然而从一季报的重仓股来看,作者并没有发现任何一只医药股的身影,而基金经理所减持的兆易创新、光环新网等股票今年以来反而延续了此前的强势格局。

问题随之产生,从公司权益类主动型混基来看,似乎对去年以来包括核心资产、科技标的、医药生物等热点板块布局均颇为有限,这也导致其很难从不多的候选者中挑出一只产品来代表公司的权益阵营。即便是看似应该拥抱核心资产的浙商全景消费,就首季的重仓股来看,其体现出的仍然是一种分散化的投资理念。从前十只重仓股所属的子行业来看,其中包括了汽车、家电、白酒、运动服、在线教育、银行、休闲食品、餐饮外卖等多个子行业,依然没有特别突出的单一重仓子行业,在当季普遍被公募圈所抱团的白酒股标的中,仅顺鑫农业一只股票入选。

对此,长量基金分析师王骅直言:“基金经理在选股中是存在失误的,华帝股份、顺鑫农业等非一线品种的表现并不如对应行业的龙头个股。”

部分权益类产品名称与比较基准自相矛盾

不仅是主动型混基重仓的行业分散,权益类基金投资的区域也较为分散:令人困惑的是,在公司数量有限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涉及港股的产品还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浙商沪港深精选。作为公司目前存续主动权益类产品中规模最大的一只,该基金成立于去年6月底,最新的年化收益为17.49%,这一水平在同类的881只基金中排在第720位。

从浙商沪港深精选成立以来所发布的三份季报来看,去年三季报重仓股中尚有迪安诊断,四季报重仓股中出现长安汽车和利尔化学等A股,但是在最新的一季报中,十大重仓股已清一色变成了港股股票。其中,除了排在十大重仓末位的新东方在线业绩尚可外,其余重仓的港股迄今年内表现均平平。《证券市场周刊》作者研究基金的契约,发现该产品似乎存在着自相矛盾的地方,从产品的名称和此前重仓股中零星出现过A股标的来看,该基金应该是一只投资覆盖三大市场的产品,但是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则是恒生指数收益率×75%+人民币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25%,貌似与A股投资没有任何交集。

不仅是这一只产品,产品设计上的不合理的还存在于浙商全景消费基金中。从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来看,该基金设定为“中证内地消费主题指数收益率×50%+恒生指数收益率×50%”。虽然作为一只主题类消费公募,但是业绩基准等于硬性要求基金经理配一半比例在港股上,类似碰到A股市场机会明显大于港股市场时,这样的设计思路等于人为地降低了基金的收益水平。

《证券市场周刊》作者查阅该基金的逐季重仓,去年三季度时基金重配港股达到顶峰,彼时的李宁、舜宇光学、华润啤酒等六只股票占据第一到第六重仓股的序列,其中中国舜宇光学科技与消费类的主题明显并不沾边;而在最新的一季报中,基金经理重仓的港股仍然有李宁、美团、宇华教育三只。截至最新收盘,该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仅为4.13%。

基金经理团队缺乏老将坐镇

从权益类产品曝光的问题来看,自然与基金经理的水平参差不齐直接相关。Wind资讯显示,目前公司现有基金经理仅为9人,同时浙商旗下的公募产品现为26只,平均每人大约要管理3只产品;此外,公司现有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仅约为1.82年。

就权益类基金经理来说,浙商目前负责主动权益类部分投资的掌门包括刘宏达、贾腾、查晓磊、陈鹏辉四人,从天天基金网披露的简历来看,其中查晓磊和贾腾都曾经在博时基金供职过。无独有偶,公司的现任总经理聂挺进和董事长肖风昔日都出自于博时,或许是领导对于昔日旧部更为熟悉的缘故,因此两位基金经理追随老领导转投浙商基金。但是,从四人任职迄今的业绩表现看,投资者尚看不到有任何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具体说来,除去程鹏辉上任仅295天外,贾腾迄今的最佳任职回报仅约为23.90%,刘宏达迄今的最佳任职回报仅约为30.99%,唯一表现不错的当属查晓磊,但是他录得64.60%任职回报的产品是浙商大数据智选消费,该基金属于量化型产品,并非属于通常意义的主动权益类。根据《证券市场周刊》作者的统计,目前全部的9位现任基金经理中,基金经理岗位任职时间最长的查晓磊尚不到5年,就这些经理的业绩表现看,投资上仍需时间的磨练。

除去基金经理的成色欠缺外,公司的股东结构也是长期让人诟病的一环。自2011年成立以来,浙商基金一直是浙商证券、养生堂有限公司等四大股东均分持股的模式,每家持股25%的结果造成了实质上公司没有第一大股东,当然或许少量持股的制衡也会影响到决策执行的效率。

这也就带来了公司多年运转中的种种问题。“首先,浙商基金各类产品的业绩并不突出,各类基金的最新评级基本都处于中等水平。其次,浙商基金严重依赖机构资金,截至2019年年底,规模超过10亿的基金有浙商日添金B、浙商惠享纯债、浙商惠南纯债、浙商聚盈纯债A、浙商沪港深精选混合A,其中仅有浙商沪港深精选混合A的机构持有人比例为33.19%,剩下产品的机构持有人占比均在99%以上。”程颖如是向作者强调公司的突出问题。

好在浙商基金的困局出现了希望的曙光。根据中国证监会1月22日披复的股权变更,浙商基金的两大股东浙大网新和通联资本已经将合计50%的股权转让给了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后者在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同时,实际意义上也将基金公司从券商系转入到保险系的门下。对于即将改头换面的基金公司,如何扭转发展和经营上的不利局面让人期待。■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