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上市标准接轨国际,投资者如何应对?

2020年01月20日 11:19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厦门 陶丹

在本周发行的科创板新股中有一家亏损公司,亏损公司也能IPO是科创板包容性的体现,不再以一时的净利润论英雄。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发行价33.76元并不算低,但依然获得打新投资者的积极捧场,中签率仅有万分之五出头,可谓“一票难求”。显然,目前市场对亏损股申请上市有更客观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股市场投资理念的多元化和国际化,这无疑是重大进步。

亏损公司在境外上市并非新鲜事物,一些地方的股市早已抛弃了以净利润作为单一上市标准,美国股市就是典型的代表。一些上市前亏损的公司,在美股也获得上市的机会,大家耳熟能详的中概股就有不少,像瑞幸咖啡、拼多多等;香港股市也有不少代表,特别是一些医药行业的公司,如信达生物-B、君实生物-B、基石药业-B等。这些公司不仅上市前亏损,上市之后的一段时间也处于亏损状态,但依然有不少个股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显然,亏损并非上市公司的洪水猛兽,这些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成熟股市,对亏损股的关注更聚焦于目前的持续经营能力,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虽然未必每只亏损股最终都能成为伟大的公司,但只要有一部分公司能够借此发展壮大,就不枉费资本市场提供的这个机会。对于一些需要“烧钱”的新兴行业和新商业形态的公司而言,这样的机会弥足珍贵。

过去A股的上市标准聚焦上市前3年的净利润水平,看似是为投资者筛选了较好的公司,防止圈钱,但实际上成果却不尽如人意,新股上市之后业绩变脸的例子比比皆是,而IPO时基于上市前净利润水平给出的估值,也难免有高估之嫌,大幅炒高之后持续回落也就见怪不怪了。另一方面,净利润指标也将许多有潜力的公司“放生”到了境外市场,造成一些成长性良好的小公司未能留在A股,让境内投资者享受增长的果实。在2019年推出科创板之后,多元上市标准让这一问题的解决得以实现,这次亏损公司上市是第一例,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例。甚至在未来创业板也紧随科创板推进注册制之后,类似的情况可能也会在创业板IPO中出现。

尽管能上市的亏损股必然要有一些拿得出手的“硬核”产品,但上市只是公司发展的一步,并不能保证未来一定高枕无忧,依然存在相当多的变量。如果上市之后公司的“烧钱”迟迟无法转化成为真金白银的净利润,也不排除市场会失去耐性,股价走势逐渐边缘化。而如果顶着“亏损IPO第一股”的光环进行炒作,也有可能提前透支公司发展前景,造成追高买入的投资者长期被套。因此,即使科创板接收了亏损股,未来它能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收益,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并不是“越穷越光荣”。

亏损股上市考验投资者的眼光,或许是成长投资的新方式,也有保荐机构跟投护航,但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这类企业如何定价、如何估值是个大问题,重仓押注显然不是理性的行为,即使该股可能因为这个独特的概念而被短期爆炒,但看不懂不做是比较好的选择。至于一些经营无特色、产品无前景、持续亏损的垃圾股,即使未来退市标准取消净利润指标,也无法从中真正受益,必定会被市场逐渐淘汰。在笔者看来,亏损公司IPO代表上市标准的放开,将进一步凸显专业机构的投研优势,通过基金参与一篮子行业股票,或许更适合大部分投资者。■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