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企业上市,应该辩证看待

2019年11月22日 18:18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蒋光祥

国内资本市场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已于日前悄然出现,首家亏损企业——苏州泽景制药在科创板过会。至此,主板有连续亏损被迫饮恨退市的企业,科创板则有连续亏损仍开心上市的企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场面颇为喜感与魔幻。

但在弱市之际,亏损企业也能上市,还是引发不少人的关注与焦虑,认为二级市场开始风投化,尤令中小散户难以招架。这则亏损企业顺利过会的消息,也被归为稍后某一交易日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之一。市场情绪谨慎中带有掩饰不住的低落,对这一变革的解读看来值得深究。

苏州泽景制药之所以能够通过交易所审核,依据的是第五套标准,它也是第一家根据第五套标准过会的企业。所谓的第五套标准,具体指“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据此可见,亏损归亏损,也并非任何一家想上就上,40亿市值门槛之上再来聊其他,这是其一。其二,亏损企业若在注册制试验田——科创板不能过会,还能指望在哪个板过会?恰恰是最需要资金的亏损企业,一定要被排除在资本市场之外?未免太不合理,也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一直以来的做法相悖,因而本次第五套标准,显然是接轨国际股市的某些优质经验,推动资本市场深层次改革之举,包括吸引特殊股权结构和红筹等类型企业在国内上市等。

至于见仁见智的“二级市场风投化”,也未尝就与中小投资者保护相矛盾。首先A股的中小投资者想要参与科创板交易,本身就已有一定的门槛,相对主板投资者来说,科创板的“韭菜”长势没那么绿。其次,当下A股投资者构成长期以来就受到中小投资者占比太多的困扰,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散户一般习惯委托专业机构投资者投资,或者喜买指数基金不同,国内机构投资者尚未得到散户的这般信任,机构投资者还在努力证明自己专业能力的过程当中,甚至有时也难免被“妖魔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未盈利企业过会,终有让科创板中小投资者感觉力有不逮之刻,而彼时机构投资者倘若投资业绩还能差强人意,也许就可以吸引散户的注意力,赢得他们真金白银的委托。不经意间完成中小投资者比例降低,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的良性转化,进而影响到主板投资者构成占比也未尝可知。

而主板连续亏损企业能够被退市,则与企业因“欺诈发行”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一起,代表着A股有进有出的消化功能的恢复。要知道,在之前的资本市场,能难过退市的事情估计也不太多。这一老大难问题,随着时光流逝、社会发展、监管决心与接力、参与者(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中小散户)的成熟,竟然就这么开始冰雪消融,不禁令人有一丝恍惚,更令人有几多感慨。退市条件一旦触发,企业几无再行挣扎的可能,包括投资者与退市公司自己在内,整个资本市场对这种现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问题企业退市才正常,取代了以往“退市才不正常”的潜在民间逻辑。这让过往爆炒垃圾股,赌“乌鸦变凤凰”的壳资源手法已经被宣告正式崩盘,剑走偏锋的操盘小市值上市公司逻辑也已经在实际上崩塌。

以上这些变化都说明我们A股尽管十年来涨幅有限,但是内在逻辑正在向善,本质上是十年前A股的“飞升”,对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来说,这可能比指数涨幅更为要紧。有这个逻辑基础,指数可以上去,没有这个逻辑基础,指数仍上不去或者上去了也得跌下来。

因而,对于关心这个市场长期发展的人来说,亏损企业可以上市等多元化的变革自科创板开始,是一个现实也可以理解的选择,除泽景制药外,目前在审企业中已有10家未盈利企业、2家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1家红筹企业,相信很快会有更多相关企业上市。监管部门也在不断提升审核效率,据悉科创板还将设置更为便捷高效的注册程序,上交所审核期限为2个月,证监会注册期限为15个工作日。信息披露完备,风险揭示到位(如泽景制药以逾20页的篇幅进行风险提示)的基础之上,亏损企业上市无可厚非。

至于将来有企业触发退市,在责任追究机制和赔偿机制完备的基础之上,也是再正常不过。这不正是我们多年来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理想场景?真正出现之际却叶公好龙,或因一两个交易日的市场情绪波动与下跌就投鼠忌器,甚至觉得回到老路更好,岂不可惜?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刊社立场)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