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策略并非灵丹妙药 东方基金规模排名双降

2019年11月16日 09:31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本刊记者 曹井雪

得益于今年股市的阶段性行情,许多在权益类市场发力的基金公司,规模普遍得到提升。《证券市场周刊》作者也注意到,仍有部分基金公司的规模不增反降。尤其对于成立时间较长的某些公司而言,未能抓住今年权益市场的机会颇为可惜,东方基金就是一例。

根据Wind数据统计,三季度末,东方基金的规模为198.9亿元,较二季度末的规模缩水62.2亿元,在内地基金公司中的排名从68位降至76位。第三季度,公司发力科创板打新,旗下所有主动权益类基金均有投资科创板资格,打新中签率也较高。不过,在首批挂牌股的疯狂过后,后续新股上市的涨幅也逐渐归于理性,打新策略并没有让东方基金所有产品齐头并进。

接受《证券市场周刊》作者采访时,长量基金分析师王骅分析,公募参与打新一般会在股票开盘即卖出,破发对基金产生影响的情况仅限于基金打新的个股抽中6个月的锁定期,破发对规模变动影响不大;根据测算,打新基金规模在1.5-2亿左右比较适宜,大规模参与打新的基金一般也是由机构“包养”的,大部分已经限制了申购,在后续仍有大量科创板“上新”的背景下,大部分打新基金的规模还会维持恒定。

与此同时,或因股票仓位较低、或因错配行业等缘故,公司旗下权益类产品的净值增长情况也并不乐观,昔日的明星基金东方精选今年的同类排名也颇为靠后;同时公司在近年流失了多位明星后,迄今也未能培养出一位颇具号召力的权益基金经理。

打新收益或逐渐下滑

东方主打打新策略面临抉择

由于首批科创板新股的超预期走势,科创板打新也拯救了一大批规模相对迷你的基金。根据早前公司所发布的相关公告,将A、C两类份额合并统计,东方旗下可投资科创板股票的基金数量达到30只,公司旗下所有的主动型权益类产品都参与其中。

彼时,在科创板打新方面发力的东方基金,中签的结果也令人振奋。Wind数据统计,截至11月14日收盘,目前东方旗下获配科创板新股的基金有22只。在科创板开板时,东方旗下参与打新基金的净值表现亦不俗,其中互联网嘉在科创板开市首周的净值增长率达到5.62%,在3159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190位。而量化成长和主题精选的净值增长率也分别约为5%和4.65%。此外,《证券市场周刊》作者注意到,上述3只迷你基金均采取了限制大额申购的做法,此举可能意在避免打新收益被摊薄。

然而,科创板新股带来的净值高收益似乎昙花一现。即使采取了限制大额申购的措施,上述基金后续的业绩也并没有明显增厚。例如东方互联网嘉,截至11月14日收盘,该基金在科创板开板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9.88%。度过了第一周的短暂惊艳后,东方互联网嘉在之后几个月的净值表现几乎是“原地踏步”。

实际对于发力打新的基金而言,其收益来自于打新收益和底仓两个方面。首先从底仓上看,二季度开始,互联网嘉改变了对于计算机、家用电器、通信等行业的配置,风格切换到银行、非银金融和地产等板块,三季度继续保持了这种配置风格。但是符合该基金投资主题的科技股却成为了三季度的上涨热点,而其重仓的平安、工行和太保等股票均出现回撤。风格漂移虽为底仓考虑,但有费力不讨好之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的净值。

其次,从中签的新股来看,该基金中签的科创板新股有49只,其中目前已经上市的有46只,而截至11月14日收盘,这46只科创板股票上市迄今股价出现下跌的多达39只,而46只股票的平均涨幅也只有-7.76%,如果基金经理未能及时抛出的话,或许打新收益就被大幅摊薄了。

迷你基金清盘危机暂缓

近3成权益产品年内净值涨幅有限

最新季报显示,东方互联网嘉的规模仍在低位徘徊,该基金今年三季度末的规模为1.45亿元,较二季度末仅增加0.37亿元。

不过,有鉴于科创板的热度,虽然限制了大额申购,但公司旗下的部分迷你基金还是在打新策略的加持下,暂时摆脱了清盘危机。据《证券市场周刊》作者统计,二季度末,东方旗下规模在清盘线以下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数量多达8只,而到了三季度末,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产品仅有3只。

其中东方新价值规模改善最为明显,二季度末,该基金的规模只有678万元,而三季度末其规模增至2.37亿元。截至11月14日,该基金获配科创板新股的数量为24只。

但与规模增长不匹配的是,该基金的业绩表现却并不相衬。今年三季度,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只有0.63%,在同类产品中排名靠后。不仅仅是东方新价值,东方周期优选、东方区域发展和东方支柱产业也均中签了科创板新股,暂时摆脱了清盘危机,但是它们三季度的净值增长率却均为负值。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作者表示:“随着科创板新股开始破发,即便是迷你基金中签较多新股,业绩也很难得到有效提升,这类基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大幅下降。虽然迷你基金三季度的规模出现增长,但如果基金业绩仍没有改善,接下来大概率还要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此外,根据《证券市场周刊》作者统计,剔除今年新成立的2只基金,剩余28只权益类产品中,截至11月14日收盘,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不足10%的产品多达9只(见附表),占比约三分之一。除了打新收益难以支撑业绩走高外,最根本的原因则是这部分产品在权益底仓的投资策略上出现问题。

首当其冲的一点是基金仓位偏低。三季度末,9只产品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总值的平均比重为26.74%,而来自天相投顾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市场上全部可比基金(公布过二季报的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71.58%。而第一、第二季度,上述9只产品的股票平均仓位也分别只有23.71%和24.98%。今年以来,上证指数的涨幅已达16.68%,或许由于低仓位的缘故,这部分基金也错失了股市上行带来的提升收益的机会。

其次,多只产品在重仓股的择时方面存在不足。东方新策略就是一例,截至11月14日收盘,今年以来,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9.07%,在同类基金中排名较为靠后。

从重仓股的角度分析,第一季度,该基金投资的A股行业较为宽泛,囊括了汽车、化工、电子、房地产等;二季度以来,基金经理出于对确定性的考虑,增加了食品饮料和金融等板块的配置比例。三季度也一直延续了二季度的策略,前三大重仓股是工商银行、中国石化和农业银行。但是三季度市场的热点已经转向科技股,上述3只重仓股的股价在当季度也均表现为下跌。

两百亿门口的徘徊

东方基金深层次问题浮出水面

天天基金网显示,东方基金成立于2004年,在长达15年的经营过程中,公司的规模也曾在2015年中期超过600亿元,而此后公司的规模却一直在200亿附近徘徊。对比来看,同年成立的中银基金规模已经突破4000亿元,上投摩根的规模也早已突破千亿。

分析上述公司的产品结构,《证券市场周刊》作者发现,在上述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中,产品类型都较为齐全,而且固收类产品的规模较为突出:例如中银旗下的债券型基金规模占比54.5%。对比来看,在股债两类产品中,东方基金似乎并没有明显偏向一方。

细数公司发展中所浮现的问题:首先是公司的产品线一直不完善,除了混基、债基和货基外,公司目前只有1只被动型股票型基金——东方央视财经50指数,而且该产品成立已经接近7年的时间。在这7年中,许多基金公司旗下已经有包括ETF在内的多种指数型基金产品问世。未能继续扩充指数型产品的数量和类型,某种程度上令公司的规模增长脚步放缓。此外,公司也没有QDII基金、科创主题基金以及养老基金等一众近年来大热的品种。

其次,公司的股东方实力较为有限。根据Wind数据,东北证券是东方基金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4%。而从东北证券自身的情况来看,在46家上市券商中,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排在第18位和第23位,排名仅位居中游。此外,作者还从一位了解东方基金的分析师处了解到,股东方东北证券较为强势,限制了公司的发展。公司管理层也较为动荡,从去年8月迄今,公司已经经历了孙晔伟、崔伟和刘鸿鹏3位总经理。

公司的人员动荡也不仅仅存在于管理层,在基金经理方面,今年有朱晓栋和郭瑞两位权益类基金经理离任。这样一来,公司权益团队的基金经理只有许文波、张玉坤、薛子徵、王然、蒋茜、李瑞和盛泽7人,而公司旗下主动权益类产品的数量却有29只。虽然其中大部分基金经理任职都超过了2年,但是从业绩上看,表现还较为“生涩”。或许人手不足也从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业绩的想象空间。

同时,近期曝光的前东方基金经理的老鼠仓事件也给公司形象抹黑。在担任公司基金经理期间,张洪建做老鼠仓非法获利192万元,最终在近期被法院正式宣判获刑。■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