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流感疫苗接种缺口超美国25倍!传染病高峰将至!关注两类股

2019年11月15日 09:29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牛锋、李沐遥

冬季是病毒的“春天”。随着气温下降,许许多多病毒又迎来活跃期,动物和人类传染病的高发时段来临。在应对冬季人畜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特别是在疫苗生产和接种这一关的差距更为悬殊,资本市场对相关行业及公司关注度高于往年,特别是在尤其值得警惕的今年。

许久不见的鼠疫居然再现“死灰复燃”。14日,前天自内蒙古输入、在北京确诊两名鼠疫患者,其中一名的病情得到控制,目前稳定,而另一名则病情危重。尽管禽流感尚未卷土重来,但不可不防。深圳皇岗海关日前查获大量走私冻鸡爪超2500箱,重量共计50余吨,其原产地为禽流感疫区,海关已发出警示,提醒市民加强注意饮食安全和相关预防。10月底,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的2019至2020年流行季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着重提出15项重点措施,应对今年流感来袭。

一、鼠疫“死灰复燃”

2017年,我国有1例鼠疫病发和死亡报告;去年未接相关报告。本次输入北京的并确诊为肺鼠疫,因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所以属于病毒易扩散的类型,在我国界定的3类传染病中属于甲类,但可防可治。来自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的提示显示,鼠疫是古老的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上可以使用多种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病人如果能够早期就诊,并得到规范有效治疗,治愈率非常高。

图1.我国法定传染病分类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检院、联讯证券研究院

肺鼠疫疫菌通过呼吸道传播,所以戴口罩是最简便的预防手段。中国疾控中心已对市民发出提醒:就当前来说,北京市民无须采取特殊的个人防护措施,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如果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以进行自我观察;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二、流感侵袭将至

相比“不速之客”鼠疫,更需我们注意预防的是流感的侵袭。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0亿人感染流感,其中重症病例约300-500万,成人的流感罹患率达5%-10%,儿童更是高达20%至30%,其次是孕妇和老人。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范围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可导致65万例死亡。

对于大家来说,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对抗流感的措施就是接种疫苗。此前,我国民众对接种流感疫苗并不“感冒”,因为人们对流感和普通感冒不加区别,认为接种了流感疫苗也会感冒,所以公众接种率并不高。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比例长期处在2%之下,2018年最低,接种率竟然只有1%。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批签发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流感疫苗批签发量一直处于下滑,从最高的5881.5万支,回落至去年的1612.4万支;疫苗生产企业也从最多的14家减至去年的7家。而今年,这一态势在两方面有明显改观:一方面,2019年截至目前的批签发量已达2000万支以上,较去年同期上升约44%;另一方面,生产更集约,现有生产企业降至5家。另外,随着国内12 月份、1 月份北方地区进入流感高峰季节,在疫苗接种的数据也大幅上升,各地流感接种工作正有序进行,累计接种量超过800万剂次,是去年同期的2倍。

三、A股两类受关注 

受到上述因素影响,本周医药板块活跃度进一步上升,抗生素与定向疫苗两子类相对抢眼。抗生素方面,因鼠疫的治疗以磺胺药、链霉素为首选,与其他类型鼠疫也不同,肺型鼠疫用药量大,所以鲁抗医药近日的概念炒作有所升温,公司在链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大观霉素、盐霉素、泰乐霉素等已形成抗生素类制药规模优势。板块炒作仍处于初期阶段,华北制药等抗生素骨干企业、以及抗生素上游原材料主要企业富祥股份等,跟风比较有限,可见游资仍在观望时间升级态势,目前来看,尚无疫情升级的报道。整体来看,2019年初至今,连续三个季度单季收入增长最快且利润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就是疫苗。依托基本面复苏,抗流感疫苗整体表现前好于抗生素,沃森生物、华兰生物等龙头公司的业绩支撑则明显更好。

图2:A股相关产业公司一览

四、庞大市场缺口待补 支撑行业景气度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自2010年以来,美国流感每年导致14至96万例住院治疗和1.2至7.9万例死亡。我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流感对我国民众影响规模更大。另据美国CDC统计,2019至2020年,美国流感疫苗制造商预测它们将为市场提供多达1.62亿至1.69亿剂流感疫苗;截至9月13日,美国已经分发下去7690万剂。13.95亿人口接种2000多万剂,3.27亿人口接种1.69亿剂——接种率分别为2%和51%——相比美国,流感疫苗在中国市场缺口,一目了然。短期内弥补我国如此巨大的流感疫苗生产与接种缺口并不现实,但这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硬伤”之一,后期补短板需求仍是支撑行业景气度的关键因素。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