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股节后集体走弱 复苏逻辑再度证伪

2019年10月14日 09:33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广州 叶文辉

受国庆节前涨幅透支、部分影片票房不达预期影响,节后影视股出现较大幅度调整。从近几次节日档影视股走势来看,行情窗口屡次提前,未来炒作难度或继续增加。

中期看,尽管前期来自监管及并购的风险基本出清,但目前亦不存在支持行业上行的催化剂,因而预计相关标的业绩、股价大概率仍将维持底部徘徊,所谓“复苏”只是低基数下的数字游戏。

档期炒作难度增加

风险出清复苏尚远

国庆档国内票房迈过40亿大关。专资办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实现票房43.8亿元(2017、2018年为26.29亿、19.04亿),观影人次也达到1.45亿(2017、2018年为7720万、5395万)。

但在票房火热之后,节后首日影视股却迎来集体下挫。其中,受《攀登者》票房不及预期冲击,上海电影短短4个交易日内便回撤25%;同日,幸福蓝海、北京文化、中国电影、万达电影、光线传媒等股票也纷纷走弱。

实际上,从近几次节日档影视股走势来看,二级市场在“炒票房”、“炒档期”上,行情窗口期被不断提前。比如上海电影,上涨启动于8月下旬,9月中下旬便见顶。这是因为,目前电影正式上映前点映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先知先觉”的资金通过点映提前预判口碑走势,以至于炒作行情在公映前就完成了。然而普通投资者往往不具备此类资源优势,未来爆款炒作难度或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今年看多影视复苏的声音明显多于去年,但并无强逻辑支撑:一方面,部分资金在机械地重复4G时代TMT板块从消费电子到内容产业的炒作路线,所以我们前期看到了电子、通信以及传媒的轮番上涨;

另一方面,经历去年严监管后,有分析指出今年影视板块业绩会出现反转,引发市场关注。诚然影视各种乱象都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商誉、坏账、存货等减值风险也得到了出清,但这种来自于低基数的业绩复苏并不会带来很大的股价弹性,现实角度看,目前行业仍处低谷。比如电影行业,前三季实现票房472亿,较去年同期486亿仍有回撤,而目前票房增长瓶颈在于观影人次已接近饱和。

事实上,过去三年,电影票价基本保持个位数的复合增长,但观影人次增长却停滞,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高票价随之而来的抑制效应,爆款电影票价水涨船高,影响了购票需求;更重要的是,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电影市场渗透率趋近饱和,渠道下沉背后人口红利消失殆尽。

多维主线下布局伺机而动

考虑到去年四季度票房市场的低基数(115亿,今年Q1-Q3为190亿、125亿、160亿),在国庆档的火热加持下,四季度实现正增长几无悬念,但这种短期数据的好转预期已然反映在股价中,近期板块股价低迷是最好的说明。

长期来看,影视股的大级别行情仍需伺机而动,不妨留意几大潜在反转迹象:一是类型片的丰富,目前国内电影的一大弊病在于内容丰富度有限,唯有工业片、类型片进一步发展,才有可能打开饱和市场的增量空间;二是网播平台放开首轮放映,凭借视频网站更广泛的触及性、便利性、性价比,票房市场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三是新技术的出现大幅提升现场观影体验,从而拉升平均票价。

具体到投资主线看,主要分为内容和渠道两类。其中,内容型公司无一例外都是项目制,在制作成本始终占大头的前提下,盈利波动性难以有效控制。因此,投资内容型公司(如北京文化)基本属于押宝,考虑到普通投资者难以接触内部点映,投资难度较大。但未来随着动漫电影成熟,内容投资的门槛可能有所降低,毕竟制作成本会低很多,且容易制作衍生品,光线传媒是其中的佼佼者。

《哪吒》的票房表现充分显示出光线在动漫电影的战略布局已显成效。除年内上映的《妙先生》外,《姜子牙》、《大鱼海棠2》等动漫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目前光线成立彩条屋作为重点布局国产动漫的平台,先后投资多家动漫企业,有望成为未来动漫成长最大受益者。

相比之下,因为现金流稳定、商业模式可持续、靠票房分成且成本相对固定,渠道价值可能更具长期价值。渠道类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播映渠道,包括线下的院线(万达、横店、金逸等),以及线上的视频网站(爱奇艺、芒果超媒),一类是宣发渠道,主要标的为港股的猫眼娱乐。■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