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加速赶底复制2013?

2019年08月12日 13:22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厦门 陶丹

从上周到本周,上证指数多次出现向下跳空缺口,其中在本周二(8月6日)的向下跳空缺口,不仅一举击穿了年线,更和今年2月底的向上跳空缺口基本对称,形成了技术意义上的“岛形反转”(见图1)。从技术分析的层面出发,这样的“岛形反转”蕴藏较大的向下调整压力。这个“岛形反转”上方形成的“孤岛”形态,宽度大约是467点(3288-2821点);按照从向下跳空缺口下沿向下翻转对应的点位,则上证指数将向下打穿前低2440点。

技术分析虽然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趋势的走弱却提示投资者需要保持适度的警惕。近期全球央行大范围降息,理论上应该对股市形成利好;但在美联储正式公告降息之后,美股却不涨反跌,出现高台跳水,反映出降息已经“利好出尽见光死”,甚至会被市场认为是应对经济衰退的“预防针”。同时,价值投资的代表巴菲特减持美股头寸,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也大举抛售自家股票套现近30亿美元,都一再向全球投资者提示美股在高位的投资风险。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股市,美股的波动不可避免会对A股在内的其他市场产生影响。一旦美股见顶确立,A股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承受外部因素带来的调整压力。

尽管美股风高浪大对外输出风险,上证指数又出现“岛形反转”的空头特征,但A股和美股乃至全球多数股市不一样的是,相对明确的底部阶段和增量外资的进入预期。A股的估值优势不必赘述,而本周MSCI也明确8月份扩大A股纳入因子的步骤不变,显示A股对外开放的进程不会因为市场一时的波动而改变,这对市场是个长期的定心丸。在A股“十年大底”和美股“十年大顶”的对决中,全球的长线资金一定是流向估值更低、更有潜力的市场。因此,技术面上的“岛形反转”虽然摆在眼前,但并非是在A股持续大涨、充斥估值泡沫的阶段出现,而是在充分调整之后形成,做空动能也必然大打折扣。

如果将近期走势和2014年牛市启动前的波动节奏对比,可以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今年以来沪指的上涨和调整,都呈现明显的“一浪上攻+三浪调整”的探底走势,出现在市场经过长期调整、估值相对较低的位置。这两段高度类似的探底阶段,此前都有反弹次高点形成的压力线,以及多个低点形成水平压力线连手压制股指反弹。2013年最后一段的杀跌也确实凌厉,但却是空头最后的疯狂,此后经历最后的筑底阶段,筹码充分交换之后启动新一轮牛市(见图2、图3)。如果比照2013年,目前的下跌也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距离天亮的曙光已经越来越近。 

从短期的角度来看,如果沪指完全复制2013年的探底走势,那么前低2440点也会和当时的1949点一样,出现短暂击穿的现象。但笔者认为,这段历史不会简单重现,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今年的第一波上涨力度超过2012年底到2013年初的上涨力度,最明显的佐证是今年的上涨最高3288点已经明显超过了之前水平压力线3000点一带,而2013年仅仅是上摸当时的水平压力线2400点附近,今年多头第一波的攻击力度远远强于2013年。

二是目前外资参与的力度也远强于当时,对低估值的权重股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也有利于减缓股指的震荡。

因此,笔者认为今年的最后探底阶段,不会出现2013年那样的连续大跌破前低的走势,比较有可能是沿着5日均线缩量震荡调整,跌幅和跌速都会比2013年要小。但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要很快出现类似年初大涨走势的可能性也不大。

投资者在这个“黎明前黑暗”的时刻,既要保持长期乐观的思维,又要防范短期震荡回落的风险。针对和沪深300等大指数挂钩的ETF,在连续调整偏离5日均线较远的时候适当低吸,在临近5日线的时候高抛兑现盈利,是比较好的操作方式。而在临近前低的阶段,则需要适当加大底仓配置,以免在底部阶段交出廉价筹码,错失底部布局良机。■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