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四大新变化调整操作思路

2019年08月12日 13:21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成都 张昌华

5月初以来近3个月上证指数在2822点—3050点区间反复震荡,近期受消息面影响大盘破位下跌,市场操作难度加大。

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出现新变化,A股走势也变得扑朔迷离。对于千变万化的复杂的市场环境,我们没有能力左右和改变,只能是适应和调整投资思路。不认真思考和研究当前的市场环境,就难免会在投资中出现方向性失误造成亏损。要确保自己在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笔者认为应重点认知当前市场的四个新变化。

一、中美贸易摩擦打打谈谈的新变化。由美国挑起的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的贸易摩擦,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世界人民的期待。最近,美方又违背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达成的共识,声称从9月1日起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美方加征关税如若实施必将导致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我们期待中美双方经过磋商能够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合作共赢的协议,但也要有美方不改霸凌主义的做法、继续挥舞关税大棒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方略,美方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做法不仅会对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产生消极影响、引发世界资本市场波动,也会对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带来影响从而导致市场的短期非正常波动。

二、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变化。近年来,A股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开放,开通了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A股先后纳入了明晟指数、富时罗素指数,取消了外资参与国内证券公司、设立基金公司的股比限制,扩大了QFII的规模等等。资本市场扩大开放是完全正确的,随着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由于A股市场总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外资进入是必然的,A股市场和境外市场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也是必然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的资本市场要健康发展,要真正办好自己的事,立足点必须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只有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改变圈钱市,增强市场的投资功能,让广大投资者能公平承担风险和公平分享发展成果,A股市场才能真正步入健康发展的慢牛轨道,也有利于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效。

三、市场自身基础性制度不断探索改革的新变化。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监管部门在治理市场乱象、查处违法违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最近,开设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也正式落地实施。但由于资本市场长期积存的问题较多也较复杂,加强基础性的制度建设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市场健康发展关键在内因。比如,在新股发行上包括科创板的IPO,是否能结合A股市场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不再源源不断地制造低成本的大小非,给今后的市场制造隐患?比如,在严格退市制度的同时,该不该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落实被骗投资者的损失赔偿,而不是简单地一退了之?又比如,对上市公司利益分配、对投资者回报少而高管却拿巨额高薪的该不该出台指导性意见进行规范?基础性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是否能逐步得到解决落实,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让投资者能够放心投资。对市场自身制度改革完善方面的变化,投资者应保持高度的关注。

四、中国经济逐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变化。上半年GDP增长6.3%,中国经济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平稳健康发展。而随着新经济的培育、新动能的生成,一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必然将面临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会带来影响,也必然会反映在企业的股价结构调整上。

面对以上这四个方面的新变化,加上市场趋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当前投资者不宜重仓,保留合理仓位,进退自如。因为:一是目前A股市场各主要指数虽然处在底部区间,但个股的分化相当突出,少数股票涨幅很大,而多数股票也跌得很惨;二是科创板高市盈率发行,是创业板估值向科创板看齐,还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科创板估值向创业板估值靠拢,需要进一步观察;三是康美药业、康得新等暴雷股出现股价大幅下跌后,此类“黑天鹅”会不会再次飞来?四是机构利用资金优势抱团取暖大幅炒高已经过度透支成长性的股票会不会高台跳水?什么时候跳水?对市场走势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投资者该不该有所提防?

应清醒认识到:市场有涨有跌是正常现象,涨高了必然要下跌,跌深了必然上涨,而价值合乎估值最终才是市场的必然选择和归宿。

投资者应当研究市场的新变化,分析思考今后什么股票还会有下跌甚至大跌的风险?什么股票会涨甚至会涨幅比较大?按照完全市场化的理念、价值合乎估值的原则来调整自己的盈利模式、操作思路。把即期回报(现金分红好)和成长预期(高成长股价能涨)结合起来思考,当前坚持行业好、市盈率市净率低、现金分红高、股份已经全流通五个标准来选股,并且坚持其回调到技术低位时分批加仓。对所谓具有高成长花环的科技股包括科创板,对其行业如果了解不多、暂时把握不大就不要跟风追涨,耐心观察等待,待其成长性明确、回调到合理估值时再考虑介入,“宁可错过不可做错”,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争取较好的投资收益。■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