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遭遇反垄断 助推A股风格转换

2020年11月16日 11:13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张俊鸣

继蚂蚁集团因“监管环境变化”等因素暂缓发行之后,本周互联网巨头再度被套上监管的“紧箍咒”,《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反垄断指南”)在电商促销旺季“双11”之前发布,在港股、美股上市的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出现明显的回调,港股的恒生科技指数甚至出现单日下跌超5%的重挫。不仅国内的互联网巨头面临反垄断的监管压力,连美国也是如此,纳斯达克指数在道琼斯指数创历史新高的同时率先收跌,在相当程度上就反映了市场对反垄断监管压力的预期。不过,国内的互联网巨头都还没有在A股上市,实质性的影响比较有限,但如果考虑到科技股年内巨大的涨幅,这一事件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仍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年末风格转换有望以此为契机展开。

平台经济反垄断,A股实质影响有限
反垄断指南直指近年来被商家和消费者诟病的“二选一”“杀熟客”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获得广泛支持,而“双11”之前发布更彰显有关部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决心。也正因为如此,在境外上市的国内互联网巨头都出现明显的回调。虽然对这些大平台而言,反垄断构成一定的压力,但对整体经济来说,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平台上的商家也可以进行更加良性的竞争,从长远来说是有明显好处的,也有利于促进“双循环”中内需消费的更好展开。在笔者看来,这点在某种程度上和上半年应对疫情影响的时候,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进行的“让利”有一定的类似之处,对整体经济的良性运行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对A股来说,经济基本面变好,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有望提升,自然会提高内在投资价值,构成长期利好。
而另一方面,目前这些知名的国内互联网巨头基本还没有在A股上市,它们遭遇监管利空导致股价下跌,自然也不会对A股造成直接的冲击。而一些被互联网巨头入股或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不仅在总市值中占比很低,也没有受到监管的直接影响,拖累A股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从乐观的角度来看,在监管落地之后,互联网巨头未来在A股IPO的估值有望适度下修,可望减轻A股承接的压力,存在潜在的利好成分。

炒作情绪降温,科技股休整中迎分化
虽然对A股实质影响不大,但互联网巨头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环境却是不争的事实。早在反垄断指南发布之前,欧盟就已经对美国的互联网巨头提出反垄断调查,美国国内也有类似的呼声,说明世界各国对互联网巨头可能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的警惕。在这种全球齐念监管“紧箍咒”的大背景下,市场对这些市值庞大、涨幅巨大的互联网巨头的参与热度势必降温。而以“尖牙股”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股,对美股纳斯达克指数有巨大的影响力,其股价降温势必对纳指乃至全球科技股造成相当程度的冲击,逐步传导到A股也将是大概率事件。
平心而论,互联网巨头并不能完全和科技股画上等号,尤其是A股中广义的科技股,包含了计算器、软件服务、5G通信、生物医药、半导体等多个行业,这些行业并不会因为互联网巨头受到严格监管而造成基本面的突变。但这些“泛科技”的行业,去年以来已经有比较充分的炒作,估值普遍较高。以中证科技龙头指数为例,去年6月至今累计上涨一倍,平均市盈率超过60倍,在全球科技股的风向标纳斯达克指数出现回调之后,容易导致市场活跃资金的参与程度下降。这个情绪面的影响,对估值较高的科技股来说,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降温,虽然未必所有科技股都会出现同步回调,但再度出现集体性上涨难度较大。

低估值品种有望迎来“风水轮流转”
在“泛科技”可能出现降温的同时,A股的低估值品种,尤其是超跌严重的周期股有望迎来“风水轮流转”。本周一(11月9日),沪深两市日成交再破万亿元,显示市场流动性比较充沛,支持低估值大市值周期股出现一轮行情的资金基础已经成熟。而从经济基本面来看,GDP增速、PMI指标均有所好转,CPI增速则有所放缓,属于有利于周期股表现的阶段。值得关注的是陆港通北向资金指标,在周二(11月10日)出现净流出的时候,沪股通却出现小幅流入,显示沪市的蓝筹股获得北向资金的关注程度正在提升,而其中周期性行业的占比较高,显示“风水轮流转”的状况已经初步显现。
和A股日益分化的大格局一样,在周期股内部,即使是同一行业也出现明显的分化,龙头公司的表现明显强于行业平均水平。最典型的像钢铁行业中的宝钢股份,近期就明显强于钢铁股,并带动行业指数创出年内新高。循此思路,笔者重点观察的对象为周期性行业中市值较大、业绩较好、估值较低的龙头企业,即使近期风格转换不畅,这些行业的龙头公司也因为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而拥有相对强势,在目前低估值的情况下长线投资风险较小。典型如煤炭板块的中国神华、地产板块的万科A、建筑板块的中国建筑、建材板块的海螺水泥等。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