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暗藏慢牛密码

2020年10月19日 09:04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张俊鸣

“十一”长假结束,A股一扫节前颓势喜获“开门红”,市场成交明显放大,此前一度流出的陆港通北向资金也再度大幅回流,主要指数重回强势格局。在金秋十月表现喜人的背后,除了有经济数据走好、境外股市稳定、人民币汇率强势等因素支持之外,时隔15年高层再度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为关键词发文,更被认为是对A股的长期利好支持。不过笔者认为,和2005年相比,A股目前体量更大、结构更多元,简单复制当时全面性的快牛并不现实,这一利好更多将以慢牛形式来回馈投资者。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改革释放制度红利

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形同提升股市的内在投资价值,这点基本上是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共识。一个内在价值不断增长的股市,才能给投资者提供持续不断的长期回报,进而形成多赢、共赢的格局。在日常监管和法规制定中,事实上也是不断地引导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但如果放在顶层设计的大局来看,近期印发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具有更深层次的长远影响。入市多年的投资者还有印象,2005年10月同样有“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关键词的通知面世,当时A股正在五年熊市的底部中徘徊,通知出台之后虽然市场没有立刻大涨,但一个多月之后就进入了牛市的快车道,两年之后上证指数已经站在6000点以上的巅峰,其间上演了无数的财富传奇,至今仍被投资者津津乐道。
十五年前“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背景,和当年推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密切相关。以“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姿出现的股改,不仅仅是打破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藩篱,让股价波动对二者的利益趋同,更改变了上市公司大股东盈利的模式,从原先单一的分红转变为“市值管理”,提升公司价值获得市场认同而实现较高价格减持。虽然有限售股解禁之后的高价套现衍生新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至少是阶段性的提升成为大股东未来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之一,“资产注入”成为此后十多年里A股的财富密码之一,因此诞生了无数大牛股。
时隔十五年,再一次提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同样有A股制度改革的背景。从上一次的股改到如今的注册制改革,A股通过改革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进而提高股市整体投资价值、增进整体投资者利益的取向没有改变。而之所以重提,则是A股面临的形势、改革的任务已经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从此次的意见稿可以看出,内容更丰富、要求更细致,剑指A股公司治理、退出机制、违规处罚等沉疴,改革的过程就是释放制度红利的过程,因此A股节后用走势对改革投下赞成票,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全面快牛不现实,慢牛走势有基础
既然是长期利好,许多投资者对市场重现当时两年五倍、全面大牛的走势寄予厚望,但两次改革的背景已经大不相同,冀望简单复制的想法无异于刻舟求剑。和2005年相比,目前A股的上市公司家数增加了两倍多,市值更暴增十倍以上,仅就资金面提供的流动性和覆盖面来说,已经不支持全面性牛市的出现。从宏观经济来说,尽管目前中国大陆的基本面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领先,但增长率比2005年有所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面临内部转型、外部压力的挑战也比当年更大。这也决定了上市公司整体面临的洗牌压力更大,部分公司在竞争中出局甚至被彻底淘汰,也比2005年的概率要大,这部分被淘汰的公司在内在价值流失甚至损毁的情况下,也不可能长期走牛,市场内部的分化不可避免。
此外,2005年股改之后大规模的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阶段性的质量提升几乎是单向的,有利于已上市的存量公司表现,营造二级市场的赚钱效应。相比之下,此次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除了原有的注入优质资产之外,还有调整上市门坎之下引入更多新公司IPO,以及加强退市管理清理问题公司等。后面两者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账户市值并不全然是正面的,特别是强化退市机制,部分投资者蒙受损失基本是确定的。这也决定了此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改革,带来的是指数的慢牛和个股的分化。

“新国企改革”或成受益最大方
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在新一轮“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改革方向下,把握指数慢牛的最简便方式自然是逢低买入低估值的指数型ETF基金,长期持有等待“时间的玫瑰”绽放。这个方式虽然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对一般投资者来说确定性较高、操作难度较低,惟一的障碍是要克服市场上其他投资机会的诱惑,坚定信念长期持有。
除了相对“无趣”的持有ETF基金等待指数慢牛开花结果之外,对于关注二级市场个股波动的投资者来说,“新国企改革”或许是个不错的关注方向。所谓的“新国企改革”,也就是近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提出的改革方向,除了传统上做大做强国企之外,还提到国企和民企配合推进重组,可谓新意十足。2019年以来,不少陷入困境的民企被国资收购或参股纾困,这和以往国企改革着重在国企本身有明显不同。而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大背景下,通知中提到“完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收购和分拆上市等制度”,在促进国企和民企合作,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布局等,都有赖于资本市场上的合纵连横。因此,这轮“新国企改革”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方面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也对二级市场存量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有积极正面的作用。对于那些国资溢价入股、未来存在整合想象空间、股价尚处长期底部的品种,存在较高的关注价值,笔者重点观察的品种有:闽发铝业、万马股份、富春环保、赛摩智能、金智科技等。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